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历史 > 现代史—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01

[美国]史密斯作品《俄国人》中有三段描述:“‘这里是工人的乐园,是世界上工人们混日子的最好地方,一个俄国青年……向我说:“‘他们不能把我们解雇’”、“即使在苏联本国生产的(某些)商品供应比较充裕时,俄国人也宁愿多出些钱购买进口货。”、“尽管排队是那样辛苦受罪,但是,一个俄国妇女一看到有人在那里站队,她的本能反应就是立即排了进去,甚至她不知道到底在卖什么!”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 ①苏联是工人的乐园,工人生产积极性极高 ②苏联生产的产品质量较差  ③苏联的生活消费品缺乏                 ④是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结果

发布时间:2021-08-17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试卷相关题目

  • 1斯大林模式的合理性是                    (   )

    A.国家可以集中力量解决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B.经济建设必须集中全国的力量

    C.保证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会出现经济危机

    D.高度集中符合社会主义原则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苏联通过前两个五年计划取得的巨大成就不包括()

    A.基本实现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

    B.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C.农村初步实现了耕种的机械化

    D.国防工业获得重大突破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对下图反映的史实的评价正确的是

    A.新经济政策的继续

    B.基本适应了当时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挫伤了农民积极性,导致了农业生产落后

    D.推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持续、健康发展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尼赫鲁在自传中曾说:“当世界的其余部分正处在萧条的压迫中并以某些方式后退时,苏维埃国家作为一个伟大的新世界正在我们眼前建立。”其中“新世界正在我们眼前建立”主要指

    A.苏维埃俄国的建立

    B.苏联在30年代基本实现工业化

    C.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D.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苏联工业化资金的重要来源是农业,苏联采取的与工业化相配合的重大举措是:

    A.余粮收集制

    B.征收粮食税

    C.农业集体化

    D.农业自由贸易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1932年,全球最大的移民国家——美国,也第一次出现向外移民的倾向,先后有10万美国人申请移居苏联。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苏联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吸引了美国人

    B.罗斯福当选总统后实行宽松的移民政策

    C.美苏关系的缓和

    D.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向往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1962年10月25日赫鲁晓夫主持召开中央主席团会议,尽管他提出化解危机的主张让与会者吃惊,但会议还是“一致同意做出妥协”。  10月27日,赫鲁晓夫提出自己对局势发展的新看法,转而强调苏联必须采取强硬态度,中央主席团再次“一致表示同意”。10月28日上午,赫鲁晓夫又召开会议讨论对策,整个会议只有赫鲁晓夫一个人在讲话,其他人都保持沉默。最后,会议确定接受美国承诺不入侵古巴、苏联撤出导弹的妥协建;议。以上现象突出说明了          (   )

    A.苏联领导层团结和谐

    B.在古巴导弹事件中的苏攻美守

    C.苏联政府决策机制高度集中

    D.赫鲁晓夫破坏了斯大林时期开创的党内民主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苏联工业化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不同之处在于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轻重工业同步进行

    C.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协调发展

    D.由城市扩展到农村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俄国总统普京在回答“您怎样看待苏联解体”时,引用俄罗斯家喻户晓的一句话说:“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大多数俄罗斯人不想恢复“过去的苏联”,主要原因是苏联

    A.片面发展重工业

    B.忽视民主与法制

    C.体制僵化,社会缺乏活力

    D.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造成经济困难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在斯大林执政时期,苏联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列对这种经济体制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一度促进了苏联经济的迅速发展

    B.阻碍了苏联经济向社会主义过渡

    C.造成了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

    D.是造成苏联解体的历史根源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