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历史 > 现代史—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61

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1985年苏联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3396美元,不仅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还落后于亚洲、拉丁美洲一些国家。人民生活水平从革命前的欧洲第5位下降到80年代的世界第88位。造成这一局面的因素包括 ①改革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有限          ②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 ③控制消费,强调高积累              ④长期与美国争霸、竞赛

发布时间:2021-08-17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试卷相关题目

  • 12011年是苏联解体20周年,苏联唯一在世的总统戈尔巴乔夫恰好满80岁。关于他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对苏联进行改革的表述中,下列正确的是(  )

    A.其改革走的是自下而上的中国模式

    B.其改革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种尝试

    C.改革的前期就阻力重重

    D.其改革有宏观的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二战后,针对斯大林体制的弊端,率先进行改革的是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赫鲁晓夫在改革中,学习美国掀起种植玉米、发展养殖业的热潮,结果破坏了苏联的农业,最终成为人们嘲弄他的政治笑话。由此看出改革存在的问题之一是

    A.没有改变原有经济体制

    B.没有充分发展重工业

    C.冲破了个人崇拜的束缚

    D.严重脱离了苏联实际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以“一半是失败了,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成功的”政治眼光来看,应当肯定赫鲁晓夫改革,依据是

    A.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并取得一定成效

    B.大刀阔斧地进行农业领域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C.开创性地突破了原有经济体制的框架

    D.推行新经济体制冲击了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下列对赫鲁晓夫改革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打开了苏联改革的闸门

    B.缺乏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C.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模式

    D.暴露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戈尔巴乔夫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

    A.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

    B.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C.对企业实行各种形式的租赁和承包

    D.注重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成效不大的主要原因是

    A.过度依赖国际资本和国外市场

    B.没有突破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C.贯彻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方针

    D.民族和宗教矛盾等因素的影响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下列对苏联四位领导人及其时代描述有误的是

    A.勃列日涅夫:盛极而衰

    B.赫鲁晓夫:光荣与混乱并行

    C.斯大林:新经济政策的春天

    D.戈尔巴乔夫:力不从心的终结者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20世纪50年代,揭开苏联改革序幕的是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提到:“计划经济是一门不仅为更早时期苏联的经验展现出来,而且为当代资本主义本身证明的艺术”。对这句话最准确的理解   (    )

    A.计划经济体制并不是社会主义国家所独有

    B.计划经济体制是各国经济改革的必然选择

    C.计划经济体制曾在苏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D.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曾经并正在发挥作用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