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地理 >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691

在晚秋或寒冬,老农为了保护农作物防御霜冻,常常燃烧植物秸秆制造烟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发布时间:2021-08-17

A.使大气吸收了太阳辐射,保存在大气中,使大气温度增高

B.增强大气的逆辐射,使地面温度增高

C.最主要是想燃烧植物秸秆释放出的热量增温

D.制造烟幕减少地面辐射

试卷相关题目

  • 1深秋晴朗的夜晚,农民常用熏烟的方法来防止霜冻,主要原因是

    A.浓烟散射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B.浓烟反射大气逆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C.浓烟可阻挡冷锋前进,防止大面积作物冻害

    D.浓烟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下图是对某地的陵园(林地)、操场(裸地)以及足球场(草地)的气温观测结果。图中a、b、c三条曲线分别对应的地点是

    A.足球场、陵园、操场

    B.陵园、足球场、操场

    C.操场、陵园、足球场

    D.操场、足球场、陵园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下列辐射按波长由长到短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

    B.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太阳辐射

    C.地面辐射,太阳辐射,大气辐射

    D.大气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取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下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15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2℃。据图回答1~2题。 1、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A.大气的温室效应

    B.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C.大气的热力运动

    D.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2、甲箱气温比乙箱气温高的原因是 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B.大气辐射强弱差异 C.大气吸热强弱差异D.地面辐射强弱差异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二氧化碳被称为“温室气体”,是因为

    A.吸收太阳辐射时,使大气增温

    B.破坏臭氧层,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

    C.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

    D.通过光化学反应向大气释放热能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地面通过吸收太阳辐射而获得热量,同时通过地面辐射的方式而散失热量。地面吸收太阳辐射与地面向外辐射之差额,称为地面辐射差额。下图表示三个地区地面辐射差额的年变化,读图回答1—2题。1、关于①②③三条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三条曲线所代表的地区均位于南半球

    B.曲线③所代表的地区地面辐射能的收入始终小于支出

    C.三条曲线中所代表的地区纬度最低的是曲线②

    D.三条曲线中所代表的地区纬度最高的是曲线① 2、考虑到大气受热过程,一日内地面辐射差额最大值一般出现在每天的 A.日出前后B.14点左右C.日落前后D.午夜时分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A.A

    B.B

    C.C

    D.D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读静风晴天时大气污染的一般规律图,回答1~2题。 1、关于一日中两个污染浓度高峰叙述正确的是

    A.交通流量高峰时,汽车尾气污染严重

    B.城市气温升高与降低时段,温度变化导致污染加剧

    C.逆温层最厚时段

    D.无热岛效应,空气污染加剧 2、关于12~16时大气污染浓度较低的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处于交通低谷时B.由于太阳的强烈照射,空气对流旺盛,空气净化能力强C.存在逆温,利于污染物扩散D.此时属于炊烟低峰期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下图中,①②两地纬度相同,①地海拔高于②地,各箭头表示不同的辐射形式。读图回答1~2题。1.如果②地云量增多,则A2与D2的变化表现为

    A.两者均增强

    B.两者均减弱

    C.前者减弱,后者增强

    D.前者增强,后者减弱 2.①②两地热力状况 A.A1>A2B.B1>B2C.C1<C2D.D1>D2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霜冻往往出现于深秋至第二年早春晴朗的夜晚,因为此时

    A.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弱

    B.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强

    C.大气对地面的反射作用强

    D.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