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地理 >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521

【题文】下图是沿106、5°E的地形剖面及相关气候资料图,据图判断各题。 【小题1】图中山地②年降水量最多处位于

发布时间:2021-08-17

A.山顶2900米处

B.南坡海拔2200米处

C.南坡海拔2600米处

D.北坡海拔2100米处【小题2】图中①地的气温年较差约为 A.10℃B.20℃C.30℃D.40℃

试卷相关题目

  • 1【题文】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四条等温线,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其中表示7月份等温线的是 (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小题2】当气温分布状况如图中④曲线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北京坐北朝南的房屋正午阳光照射面积最小B.恒河下游地区泛滥成灾C.我国南极中山考察站可能有极昼现象D.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区忙于小麦播种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题文】读图,完成下题。 【小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海域的渔场是由于上升流而形成

    B.②洋流是逆时针环流系统的组成部分

    C.③洋流是西南季风吹拂形成的

    D.④洋流对沿岸气候起增温增湿作用【小题2】有关图中M、N、P、Q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M地到N地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N地与P地气候类型不同,自然带类型也不相同C.M地与Q地纬度相同,自然带类型也相同D.最能体现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是Q地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题文】左图为非洲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右图为萨赫勒年降雨量年际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萨赫勒所处的自然带为

    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

    C.热带沙漠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小题2】导致左图区域年降雨量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有 ①季风 ②气压带和风带 ③地形 ④植被状况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小题3】据图判断萨赫勒所处自然带空间分布的变化情况 A.向北扩展B.向南扩展C.面积扩大D.面积缩小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题文】与煤、天然气和核发电等传统电能制造技术相比,太阳能热气流式发电系统(太阳能塔),不烧任何燃料,不需用水,只是应用了一些简单的科学原理,使太阳光的热能被利用来制造强大的上升气流,驱动涡轮发电机发电,它将是未来理想的清洁能源生产方式。读“太阳能热气流式发电系统(太阳能塔)原理示意图”。分析完成各题。 【小题1】下列四幅图中与顶盖透明的太阳能集热棚所利用的原理相同的是 【小题2】下列地区最适宜应用太阳能热气流发电系统的是

    A.德国西部鲁尔区

    B.美国西南部亚利桑那州地区

    C.印度半岛德干高原地区

    D.亚马孙平原地区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题文】2012年6月17日是世界荒漠化日。在联合国“里约+20”会议上,亿利资源集团董事会主席王文彪荣获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奖”。亿利集团在库布齐沙漠的生态治理和产业发展中创建了独特的“库布齐模式”。读图完成各题。 【小题1】库布齐沙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盆地地形、气流闭塞

    B.深居内陆,气候干燥

    C.高山环绕,水汽难以深入

    D.滥砍滥伐,植被稀少【小题2】以下可以体现“库布齐模式”特点的是( ) A.科技引领,为技术导向型产业B.立足生态治理,促进产业发展C.产业链长,附加值低,但生态效益好D.以第三产业为主,实现生产经营一体化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题文】图甲中甲地气温年较差约为13℃,乙地气温年较差约为9℃。图乙示意三地年降水量及其年内变化。读图甲、图乙,完成各题。 【小题1】造成甲、乙两地气温年较差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地形因素

    D.植被状况【小题2】图4中与甲、乙两地降水特征相符的曲线分别是( ) A.①、② B.②、①C.③、①D.②、③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题文】下图为某月100hpa等压面高度(16000米以上)分布图(单位:米)。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等值线A的数值为

    A.16560米

    B.16600米

    C.16640米

    D.16680米【小题2】此时控制B地近地面的天气系统是 【小题3】此时,四地近地面会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乙地雪线海拔升高B.丙地盛行偏西风,风力较大C.甲地沿岸寒流流经D.丁地气流下沉,天气干燥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题文】读华北某市11月3日—4日24小时空气质量指数趋势图(空气质量指数数值越大,说明空气污染状况越严重),大气对流运动最弱的时段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题文】下图为某区域地形与12月7-14日的大气垂直结构示意图,图中的粗虚线为对流层顶,细实线为等压线(单位:hPa),细虚线为等温线(单位:℃)。据此完成各题。 【小题1】b、c两地之间的对流层比d、e两地之间的对流层厚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较高

    B.暖流流经

    C.盛行西风

    D.地势较低【小题2】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此季节a、b两地之间盛行极地东南风,b、c两地之间盛行中纬西风B.a、b两地之间近地面空气气温垂直变化大于d、e两地之间C.受下垫面因素影响,b、c两地之间受低压控制,d、e两地之间受高压控制D.c、d两地之间受来自低纬的暖湿气团影响,可能形成降水天气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题文】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下图为洞庭湖某时刻测得的湖陆风垂直结构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据图文材料可知,此时

    A.①处为陆风

    B.②处盛行上升气流

    C.③处风力小于①处

    D.④处更易形成降水【小题2】关于城市与湖陆风相互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地面硬化使湖陆风减弱B.围湖造陆使湖陆风增强C.湖陆风使城市昼夜温差减小D.湖陆风使城市湿度下降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