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历史 > 现代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361

1954年9月,一届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标志着我国人民民主政治和人民民主法制建设的新阶段。这里的“新阶段”主要是指(   )

发布时间:2021-08-16

A.新中国有了健全的民主和法制制度

B.国家根本大法和人民民主政权建立

C.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宪政时代确立

D.明确全国人大作为最高权力机关

试卷相关题目

  • 1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全部农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

    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

    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

    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

    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

    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1958年一则新闻报道称,某县一农业社创造了平均亩(0.067公顷)产36956斤(18478千克)的惊人纪录。来自各地的参观者普遍认为,人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这

    A.显示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体现了集体经营对提高生产效率有一定作用

    C.反映了科学技术进步极大提高了粮食产量

    D.折射出人们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两岸双方应恪守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立场,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求同存异中的异的本质内涵是指(  )

    A.不同的国情

    B.不同的社会制度

    C.不同的经济水平

    D.不同的生活习惯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这一内容最有可能出自(    )

    A.《共同纲领》

    B.1954年宪法

    C.中共八大决议

    D.1982年宪法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右图为李岚清同志篆刻的一方印。下列邓小平的活动,发生在 “文革”后与之密切相关的是

    A.1975 年进行“全面整顿”

    B.1979 年试点创办“特区”

    C.1983 年提出“三个面向”

    D.1992 年发表“南方谈话”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有研究指出,发展中国家经济年增长速度每下降3%,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就有可能下降1%。这说明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 (  )

    A.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

    B.主要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C.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相互依存

    D.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贫富差距扩大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A.君主无为而治

    B.强化血缘等级

    C.推行礼乐仁政

    D.实行严刑峻法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下列言论中能够反映新中国成立后婚姻特点的是  (    )

    A.“这一回我可要自己找婆家”

    B.“我是指腹为婚的产儿”

    C.“孩儿无知,婚嫁大事全凭父母大人做主”

    D.“无媒无凭,就想结婚,甭做梦”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右图是作于1930年的漫画《这把破扇子,哪能抵挡得住外来的狂风骤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蜡烛和火苗:代表中国民族工业及其生产的产品(国货)

    B.破扇子:中国政府的鼓励、提倡和中国人民“实业救国”的决心

    C.狂风骤雨: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和本国官僚资本的挤压

    D.漫画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曲折艰难发展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