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历史 > 现代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341

20世纪五十年代一位政治家在一次会议后说:“会议的结果是对印度支那、东南亚和全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大贡献,这些结果令人信服她证实了国际上的一切分歧是可以通过和平协商得到解决的。”这次会议

发布时间:2021-08-16

A.中国明确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外交指导

B.体现了我国“一边倒”外交方针的重大转交

C.是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D.周恩来在会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试卷相关题目

  • 1明代王守仁提出:“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但惟圣人能致其良知,而愚夫愚妇不能致,此圣愚之所由分也。”下列观点,实质上与其相同的是

    A.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B.二程:灭私欲则天理明矣

    C.王夫之:天地之化日新

    D.张载: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国家的外交理念明确了本国在国际社会的身份定位和价值定位,是国家制定外交战略和政策的灵魂,是外交实践的指南。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曾强调过“新生社会主义国家”和“国际体系的革命者”的身份定位。下列外交政策和实践不符合这一身份定位的是

    A.“一边倒”

    B.抗美援朝

    C.参加日内瓦会议

    D.不结盟政策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我国隋唐时就已发展起来的集市贸易,在建国后一度销声匿迹。但在1962年到1965年城镇中重现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这一现象说明

    A.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B.农村中的经济体制改革已初见成效

    C.对国民经济的调整任务已基本完成

    D.农村中的“左”倾错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纠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据报载,1977年8月以后,中国出现了一个访问南斯拉夫的高潮,从中央到地方有三十多个代表团出访南斯拉夫。这种现象表明中国政府

    A.打破了美国的外交封锁

    B.进行结盟,对抗苏联

    C.为经济体制改革做准备

    D.意在巩固社会主义阵营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据《票证旧事》记载,复旦大学研究生王春瑜决定当年结婚的因素之一是因为婚后才有副食品供应证,凭此每周才能买到几块豆腐干、半斤豆芽之类。对这一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A.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

    B.计划经济体制下仍然存在商品交易

    C.节俭与奉献成为当时社会风尚的主流

    D.“文革”动乱导致日用生活品严重匮乏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以下是一位同学根据现代中国城市人口的变化制作的数轴,其中C—D段出现变化的原因是(  )                                                   

    A.三大改造一五计划的成功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推动

    C.国民经济调整工作的开展

    D.“文化大革命”对经济破坏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民主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大业和外交领域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以下相关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邓小平作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②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③戈尔巴乔夫访问中国,实现了中苏关系正常化     ④确立“上海五国机制”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③①④

    D.②①④③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1958年中国钢产量达到了1108万吨,但其中合格的钢刚只有800万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A.党中央掀起大炼钢运动

    B.大跃进造成的“左”倾错误泛滥

    C.全国人民建立的土高炉,技术不合格

    D.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实业救国”是张謇等人的重要梦想。这种梦想的进步性在于(   )

    A.反映了人民群众抵制侵略的愿望

    B.反映了民族资本家争取国家繁荣的努力

    C.反映了爱国官僚推行新政的要求

    D.反映了社会各阶层争取政治权利的现实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美国记者鲍大可评论周恩来在某次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在这个辩论几乎陷入僵局的时刻脱颖而出,成为会议的明星,成为排难解纷、平息争端、带来和平的人物。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方向。”周恩来参加的这次会议是(   )

    A.1945年重庆谈判

    B.1954年日内瓦会议

    C.1955年万隆会议

    D.1971年联合国大会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