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历史 > 现代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311

1933年,留学德国专修造纸专业的钱子宁和同学一起筹资在苏州创办了“中元造纸厂”,“八一三”事变后,该厂被迫内迁,历尽艰辛,最后于1939年4月落脚水运条件相对较好的四川宜宾。结合所学知识,以下关于“中元造纸厂”及内迁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发布时间:2021-08-16

A.该厂由专业技术人员创办

B.抗战爆发是其内迁的原因

C.使中国工业布局有所改变

D.因交通四通八达选址宜宾

试卷相关题目

  • 1下面是1969年和1972年中国外交情况表,其表明中国(  ) 1969年1972年接待外国政府代表团的数量1248新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数量124

    A.重点建立与发展中国家的外交关系

    B.开始独立自主地步入国际政治舞台

    C.切实推进新型区域经济政治合作

    D.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的外交格局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把战国时期某思想家的思想称之为“相对论”。该思想家及其思想最有可能是

    A.孔子的“中庸论”

    B.墨子的“交相利论”

    C.庄子的“齐物论”

    D.荀子的“天行有常论”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孙子兵法》说:“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攻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上。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说,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这表明作者的战争思想是

    A.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B.不战而屈人之兵

    C.慎战,但不畏战

    D.避实击虚,攻其必备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中国在1965—1976年间出现了三次经济复苏回升,分别是在1965年、1973年、1975年。其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A.对外贸易的发展

    B.“大跃进”的推动

    C.实施“一五”计划

    D.纠正“左”倾错误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20世纪70年代,中国迎来第三次建交高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后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我国外交关系新突破的关键因素是(  )

    A.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的解冻

    D.“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时间里政府推行的是“积极推进工业化,相对抵制城市化”方针,一度还确立了“将消费型城市转变为生产型城市”的方针。对城市化的这种抵制在1960年发展到完全的反城市化,确定当时的重要政策是减少城镇人口。造成60年代反城市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

    B.计划经济体制的阻碍

    C.城镇居民粮食供应困难

    D.大跃进,忽视消费而强调积累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高产卫星”是“大跃进”时期常用词。有人以《人民日报》为例做统计,“高产卫星”一词,1957年未有文章使用,1958年有85篇,1959年有15篇,而1960年只有1篇,并且还是“陕西长安县的一个学习组说1958年种的‘三亩六分高产卫星田’不尊重‘庄稼生长的规律’了”。下列对“大跃进”的准确认识有(  ) ①“大跃进”只在农业领域展开  ②“高产卫星”折射“大跃进”浮夸盛行  ③1958年“大跃进”快速推进  ④1960年基层对“大跃进”有所反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吉尔伯特·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说:“中国共产党人是在20世纪的民族主义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它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这一论断(  )

    A.说明中国共产党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B.反映了新中国一定时期的外交策略

    C.反映了20世纪中外交往的全貌

    D.反映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据说,昼夜苦思的王阳明,终于在一夜梦中豁然开朗,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道理,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这从侧面说明王阳明“求理”的途径是(  )

    A.圣人托梦

    B.内心自省

    C.行万里路

    D.读万卷书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下图是一幅残缺的历史图片,有人认为它描绘的是中国近代的情景。做出这一判断主要是依据图中的

    A.服饰

    B.发型

    C.行为举止

    D.交通工具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