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历史 > 现代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271

“其为学,大抵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竭其精力,以研穷圣贤之经训。所著书有《大学中庸章句》、《论语孟子集注》。”材料中据说的历史人物在儒学史上的地位是

发布时间:2021-08-16

A.奠定了儒家学派的基础

B.使儒学取得官学地位

C.更新了儒学的理论体系

D.开一代朴实学风先河

试卷相关题目

  • 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根据中国国情在某些地区设立了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的共同之处是(  )

    A.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B.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C.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先进的管理体制

    D.都享有较大的行政自主权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1861年,由英国商人在上海创办的中文报纸《上海新报》在其创刊号上发布启事:“开店铺者,每以货物不销,费用多金刷印招贴,一经风雨吹残,或被闲人扯坏,即属无用……似不如叙明大略,印人此报,所费固属无多,传阅更觉周密。”这说明外资报刊促进了中国

    A.商品市场扩大

    B.经济结构转型

    C.商业广告创制

    D.推销技术革新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下图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分布图》。符合“唐代江南地区经济中心”、“近代中国最早航运企业诞生地”、“张謇大生纱厂创办地”、“荣氏保兴面粉厂所在地”排列顺序的是

    A.④①②③

    B.④①③②

    C.①④③②

    D.①④②③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理学对宋代以后的中国影响巨大。它对于外来哲学系统,如佛教的敌视使中国的统治者和官僚比此前的时代更难于接受外部的思想和影响,理学对传统的强调是最终抑制了中国的发明和中国精英的批判思维的诸多因素之一。材料说明理学

    A.吸收佛、道的基本教义而自成体系

    B.延迟了三大发明的向外传播

    C.阻碍了古代和近代中国的创新能力

    D.促进了中华文明精神的发展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中华实业界》评价:“民国政府厉行保护奖励之策,公布商业注册条例,公司注册条例,凡公司、商店、工厂之注册者,均妥为保护,许各专利,一时工商界踊跃欢忭,咸谓振兴实业在此一举,不几年大公司大工厂接踵而起。” 这表明,民国初年工商业发展的主因是

    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

    B.列强一战时放松经济侵略

    C.北洋政府实行的经济政策正确

    D.工商界实业救国运动的推动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中国与非洲自古就有往来。而近代国际关系意义上的中非关系则是中国与非洲获得独立主权后才出现的。独立主权的获得不仅意味着中国与非洲国家享有自主处理内外事物的权利,而且双方能在国际环境中不断磨合,达成共识并形成一定的相互依赖性,进而产生新的战略结合点。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改革开放以前,中非关系的主要战略结合点为

    A.政治革命共识

    B.合作发展的共识

    C.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关注

    D.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南京临时政府关于“振兴实业”的舆论宣传和为此而着力提倡的国货运动,激励了工商业者投资开办工厂,爱国华侨也竞相归国投资办厂并努力推销国货。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A.共和政体保证了国内的公平竞争

    B.辛亥革命引发了中国的产业革命

    C.民主共和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

    D.民国建立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没有农业社会化,就没有全部的巩固的社会主义。”在毛泽东这一论断的指导下,新中国

    A.在新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

    B.加强对农村水利工程的兴修

    C.促使农业生产实现合作化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l959年六七月间,国务院秘书厅的干部在自由讨论学习中。从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看,认为 (    )的条件根本不成熟,发展也太急太猛。”这段文字中看不清的“(    )”处应该是

    A.“一五”计划

    B.三大改造

    C.“大跃进”

    D.人民公社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动机是好的,结果未必就是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在广大农村起到的作用就截然不同。这主要由于两者

    A.土地所有制不同

    B.经营方式不同

    C.产品分配方式不同

    D.生产力水平不同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