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历史 > 现代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27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标志。但掌握国家权力的人民代表大会在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及监督权之余,将国家权力中的行政权、审判权、法律监督权等分别委托给政府、法院、检察院,而全国人民、人民代表大会则必须对选出的代表、委托的国家机关进行监督。这体现了(  )

发布时间:2021-08-16

A.“双重委托,双重监督”的原则

B.直接民主的原则

C.间接民主的原则

D.民主代议制形式

试卷相关题目

  • 1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茶叶与生丝出口量逐年增加,1854年茶叶出口量是鸦片战争前的2.8倍,生丝出口量是鸦片战争前的l2.5倍。这种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A.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量持续增加

    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C.中国茶叶和生丝生产日益商品化

    D.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西餐传入中国的同时,也为中国带来了西餐文化,下列关于西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人大批来华传入中国

    B.烹饪方式和就餐礼节与中餐有明显差异

    C.西餐常用的原料开始大量摆上百姓的饭桌

    D.西餐馆由外国人经营,顾客主要是归国华侨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在抗日战争爆发前的l0年里,中国现代化工业每年的平均增长率约为7.6%,l936年资本主义生产已占工业总产值的65%,占工农业总产值的24.48%。假设没有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中国的工业化步伐必将大大加快。正是由于日本的侵略极大地破坏了中国原有的“后发外生型”现代化进程,又使得新的“自发内生型”现代化进程在中国反抗日本侵略的过程中悄然开启。从此段材料中能得出的结论有 ①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的工业化有较快发展  ②日本侵华战争打断了中国原有的现代化进程  ③中国的抗日战争积累了新的现代化因素 ④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进入独立民主的现代化轨道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毛泽东在审定和修改中宣部关于学习、宣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纲时写道:“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这里的“各项工作”包含(  )

    A.进行土地改革

    B.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发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材料反映了当时

    A.诸侯国的命运取决于读书人的智慧

    B.儒家思想被各国统治者所采纳

    C.知识分子阶层对政局产生重大影响

    D.百家争鸣加剧诸侯争霸的态势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1885年的上海外滩公园明示游览规则,条款规定:“一、脚踏车及犬不准人内;……三、禁止采花捉鸟巢以及损害花草树木,……四、不准人奏乐之处;五、除西人之佣仆外,华人一概不准人内……”。对此现象的反思应该是

    A.形成平等观念

    B.外争权益,内省公德

    C.树立规则意识

    D.口诛笔伐,愤懑宣泄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下图是新中国50年代重工业与轻工业发展柱状图。该图反映了 ①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繁荣发展 ②工业结构的改善 ③工业建设发展迅速 ④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杨奎松做出这一评价的依据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美关系正常化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下图为美国《时代周刊》1962年8月刊的封面(Berlin wall),柏林墙有一个美丽的代号“中国长城第二”。关于柏林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有

    A.柏林墙的倒塌标志着德国的统一,也推动了前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

    B.柏林墙的建立是二战以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

    C.柏林墙修筑的目的是为阻止西方势力的渗透而筑

    D.柏林墙修筑的直接原因是1919年德国分裂、美苏冷战导致的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先秦一位思想家说:“姑尝厚措敛乎万民,以为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以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而无补也。”该言论反映的是

    A.孔子“礼”的学说

    B.孟子“仁政”思想

    C.老子“无为”思想

    D.墨子“非乐”主张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