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地理 >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其他61

人类活动排放的物质中,能造成温室效应的有

发布时间:2021-08-16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氧化氮

D.硫化氢

试卷相关题目

  • 1读下表(华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植被变化表),完成1—2题。 1、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后”我国华北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A.温暖干燥

    B.温暖湿润

    C.寒冷干燥

    D.寒冷湿润 2、华北地区在新石器时代以来的气候变化特征是 A.趋向于干旱 B.趋向于湿润 C.存在某种周期性 D.趋向于温暖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   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下图是“全球温度上升3℃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粮食产量的增减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全球温度上升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关系密切。2009年联合国日的口号是“用爱温暖世界,而非二氧化    碳”。关于全球气髅变暖的相关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阻挡了地面长波辐射

    B.一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C.一氧化碳强烈反射地霹短波辐射

    D.一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太阳短波辐射 2、有关升温3℃对靠雨求生长粮食地区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全球变暖对全球各地区粮食生产都有害无益 B.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会增加 C.低纬度和南半球地区粮食产量有小幅增产 D.西半球粮食产量普遍会增产,东半球相反 3、据图推断,如果全球温度升高3℃下列几个地区全年降水量增幅最大的可能是 A.澳大利亚 B.北非 C.西亚 D.中亚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为了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

    A.大力开发自然资源,为子孙后代积累财富

    B.减缓经济发展速度,加强环境保护

    C.调动公众的消费积极性,刺激能源消费,加快经济发展

    D.适度开发自然资源,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实现科学利用与保护的统一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具《2000年地球生态报告》显示,人类若依照目前的速度继续消耗地球资源,那么所有的自然资源会在2075年前耗光。 英国《泰晤士报》报道,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和联合国环境计划组织联合发表的这份报告,除评估全球生态系统现状外,还根据每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和各国自给自足能力的平衡关系,计算各国的"生态脚印"大小,换言之,也就是指各国消耗资源时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冲击程度。 世界自然基金会保育部门的主管苏利文表示,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人民的生活形态和消费水准,再加上他们的原油出口,让他们成为在地球留下最大"生态脚印"的国家,排行第2至第6的国家,分别是新加坡、美国、科威特、丹麦和新西兰;英国排名第18。 报告还指出,如果全球人类都像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人民一样浪费的话,那么地球人需要立即找到另外两个像地球一样的星球,才能满足自然资源需求。 读上面材料,完成问题 小题1:这段材料说明了"地球资源"具有哪种特点(  )

    A.容易被破坏

    B.利用潜力大

    C.再生能力差

    D.数量是有限的小题2:"生态脚印"说明了( ) A.发展经济不可避免地会破坏自然环境B.人们对环境规律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C.地球环境容量是有限的D.对自然资源利用的范围不能继续扩大和加深小题3:阿联酋等国生态脚印大,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 ) A.发展速度快B.资源消费量大C.生态系统承载力小D.资源消耗与环境保护不协调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对象。自然资源虽然各有特点,但作为自然资源的整体还具有一定的共性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题。 小题1: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的是(   )

    A.森林

    B.水资源

    C.石棉

    D.太阳辐射小题2:下列关于陆地自然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山地中森林被大量砍伐,山中的泉水会减少 ②在河流中、上游过量截流用水,下游可能出现断流③淡水资源丰富的地区,矿产资源也会丰富 ④植树种草对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意义不大 A.①② p.②③ C.②④ D.③④ 小题3:下列有关自然资源基本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各种可再生资源的分布,一般都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异规律 ②自然资源的地区分布一般都具有均衡性的特征 ③矿产资源的形成受地质作用的制约,它的分布无规律可循 ④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但其生产潜力可不断扩大和提高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下图分别示意我国甲、乙两区域,甲区域如今面临常规能源枯竭,乙区域长期缺乏常规能源。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甲、乙两区域铁路建设的限制性条件,表述不正确的是

    A.甲区域冬季雪灾频发

    B.甲区域沼泽广布,有季节性冻土分布

    C.乙区域沿海地区多平原,地形平坦

    D.乙区域台风、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小题2:下列关于解决两地区能源不足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A.甲区域大力开发地热能、沼气 B.甲区域从俄罗斯输入石油,铺设输油管道C.乙区域利用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能源D.乙区域发展风能、潮汐能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鼓励农民种粮的惠农政策,引起了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的分异。下图是1999~2011年我国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影响我国耕地面积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A.农业人口减少

    B.海平面上升,淹没耕地

    C.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D.工业化与城市化占用耕地小题2:1999~200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出现下降趋势,应对措施合理的是( ) A.努力扩大耕地面积B.提高粮食收购价格C.增加农业劳动力投入D.改善商品粮区外运条件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地窨子”,是一两千年前我国渔猎民族的一种建筑,地窨子取东西走向,窗户朝南,一般选址在背风向阳、离水源较近的山坡。盛夏屋内十分清凉,秋寒后则较温和,回答小题。 小题1:下列地区最可能出现“地窨子”的是

    A.东北

    B.西南

    C.西北

    D.华南小题2:人若下地窨子,必须采取迂回方式,经三个90度拐角后,方可进到地窨子里面。这样设计的目的是 A.躲避野兽而制造障碍B.躲避寒风而建的风障C.防止被别人发现破坏D.古代的一种宗教仪式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为了缓解全球气候变暖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①发展煤炭气化、液化技术,提高利用率     ②发展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     ③禁止使用化石燃料,减少CO2排放     ④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我国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大约可以分为

    A.2个温暖时期和2个寒冷时期

    B.4个温暖时期和4个寒冷时期

    C.2个温暖时期和4个寒冷时期

    D.4个温暖时期和2个寒冷时期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