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左右两图所表示的聚落分布特点,分别是2.左右两图所示聚落,自然灾害危害较大的分别是
A.左图——位于河流干支流的交汇地带;右图——依山而建,大致沿等高线延伸
B.左图——位于港口附近;右图——位于林区的边缘
C.左图——位于交通线附近并沿交通线延伸;右图——依山而建,垂直于等高线延伸
D.左图——位于河流两岸;右图——位于地势较为平坦的地区
E.左图——干旱右图——洪水
G.左图——泥石流右图——地震
H.左图——地震右图——干旱
试卷相关题目
- 1图为地处北纬50°附近欧洲中部的某聚落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2.该聚落
A.河流形成与距今2300万年前
B.①处经历了先侵蚀后沉积过程
C.②处地层由下到上是连续的
D.河流③处左岸侵蚀,右岸堆积
E.出现在图中所示断裂产生前
G.自然景观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H.居住区适宜向河滩扩展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该图为“某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A~C时段,该地占主导地位的产业部门可能是2.图中哪个时间后,环境污染程度降至自然环境自净能力之内3.C时间后,环境污染程度开始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①经济发展水平高,环保投入大量增加 ②经济发展水平高,环境污染自然减轻 ③产业结构调整,工业技术进步 ④法律健全,禁止所有排污工业的生产
A.农牧业
B.钢铁工业
C.电子工业
D.第三产业
E.A时间
G.C时间
H.都不是 I.①② G.②③ ①③ ②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我国在“十一五”规划时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据此完成1-2题:1.这种划分是按:2.关于所划分功能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单一指标划分的
B.自然指标划分的
C.综合指标划分的
D.地理位置划分的
E.各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范围
G.各区域间都有十分明确的界线
H.各区域开发政策和措施完全一样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传统民居是人们长期在生产、生活的实践中,因地制宜顺应自然的结果。下图为北半球两个地区典型民居景观或示意。完成题。 1.甲地民居采用设计门前台阶的建筑形式,主要考虑的自然原因是2.乙地采取此类建筑形式可能考虑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
A.夏季洪水多发
B.夏季高温潮湿
C.冬季降雪量大
D.冬季光照时间短
E.降水
G.地形
H.台风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读“自然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示意”,完成 1.图中甲表示2.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
A.海洋资源
B.土地资源
C.煤炭资源
D.矿产资源
E.开发自然资源的广度和深度越来越大
G.利用自然资源的数量越来越少
H.人地关系的认识越来越简单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读图,完成问题 1.目前我国所处的区域发展阶段是2.据图示信息判断,我国区域空间结构
A.初期阶段
B.成长阶段
C.转型阶段
D.再生阶段
E.以面状为主
G.现代化的空间网络系统已形成
H.由点状向岛状发展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旱极而蝗”的记载主要说明自然灾害的特点是
A.不同灾害持续时间不同
B.自然灾害的链发现象
C.自然灾害的群发和群聚现象
D.自然灾害的地域性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关于台风造成的经济损失,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直接经济损失,没有间接经济损失
B.间接经济损失通常大于直接经济损失
C.商贸金融的损失属于直接经济损失
D.台风灾害的经济损失远少于地震灾害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据史料记载,晋咸和三年(328年),榆次:雨雹破瓦折木,苗嫁荡然。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材料中的自然灾害属于2.在晋咸和三年的雨雹灾害中,主要造成的影响是3.榆次位于陕西省,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是
A.气象灾害
B.水文灾害
C.生物灾害
D.地质灾害
E.人员伤亡
G.自然资源损失
H.环境受到污染 I.位于黄土高原,地形崎岖 G.季风气候大陆性强,气温降水变率大 受太行山脉的影响,降水量大 位于非季风区,气候要素多变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向家坝水电站是金沙江下游梯级开发中的最末一个梯级电站,装机规模仅次于三峡、溪洛渡水电站,目前为中国第三大水电站。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向家坝水电站建成之后将产生的影响有2.关于图示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河流甲是流经东南亚国家最多的河流,注入印度洋 ②乙省省会因纬度较低,距离冬季风源地较远,且北有重重山岭阻挡,故气候冬暖夏热 ③该地区资源种类多,储量大,且分布集中,地域组合好 ④该地区是地震多发区,形成了以地震、滑坡和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统
A.加重三峡水库的泥沙淤积
B.重庆、万州等地夏季酷暑有所减弱
C.控制了长江上游流量,三峡水电站年发电总量将会因此而减少
D.进一步缓解华东、华中等地区的能源紧张状况,改善其环境质量
E.①②
G.③④
H.①③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