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土壤就是指陆地的表层部分
B.有机质是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
C.理想的土壤中的最主要成份是有机质
D.土壤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自然资源
试卷相关题目
- 1 《孟子·滕文公》记载:“周公相武王…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上述史实表明,夏商时期,我国野象曾经分布在华北平原北部燕山山脉至吕梁山、陕北一线。春秋时代以后,中国野象分布渐由华北地区南移到秦岭、淮河一线。回答1—2题。 1、动物的生存与气候、植被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体现着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区域性
D.综合性 2、夏商时期,华北地区可能的地理现象是 A.气候比较暖湿 B.有大片草原分布 C.多沙尘暴天气 D.海平面比现在低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人们要特别重视河流上、中游地区植被的恢复、保护以及水土流失的治理,是因为
A.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自然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B.水土流失给河流上游带来的危害最大
C.因为河流上游地区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最大
D.河流中上游一般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风沙危害严重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当河流上游地区地表失去了植被保护后,地理环境受到的影响可能是
A.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加强
B.下游地区易发生旱灾
C.下游地区发生洪涝的可能性增大
D.改善下游地区的整个生态环境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 地理环境中各事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若某事象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可能是
A.人口数量增多
B.气候变化
C.森林破坏
D.围湖造田 2、上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综合性 B.区域性 C.整体性 D.差异性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 下图是低、中、高三个不同纬度的自然带(生态系统)物质流动示意图(图中圆圈的大小表示所储存养分百分比的多少,箭头的粗细表示物质养分流的大小)。读图,回答1—2题。 1、对土壤、生物量、枯枝落叶在生态系统所储存养分的比重大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A.气候条件
B.生物条件
C.土壤条件
D.地质条件 2、图中所示的三个自然带纬度由低到高排列的顺序是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③②①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 我国南方季风区,高温多雨,地表发育了红壤,丘陵上长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水网密布。这种自然特征体现了
A.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B.陆地环境的差异性
C.南方环境的独特性
D.自然景观的差异性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下列关于陆地资源之间相互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①山地中森林被大量砍伐,山中的泉水会减少 ②在河流中、上游过量截流用水,下游可能会出现断流 ③淡水资源丰富的地区,矿产资源也会丰富 ④植树种草对保护生物多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1998年长江洪水流量比1954年洪水流量小,而中游水位却比1954年高,原因是
A.降水集中,所有支流同时来水
B.上游滥砍滥伐,中游泥沙淤积严重,河床抬高
C.下游滥砍滥伐,中游泥沙淤积严重,河床抬高
D.江堤年久失修,沿途挖沙失控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是
A.大气
B.水
C.岩石和土壤
D.生物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土壤中的有机质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能够释放出
A.以钾为主的矿物养分
B.以钙为主的矿物养分
C.以氮为主的矿物养分
D.二氧化硅矿物养分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