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地理 >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81

图是我国某山地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9题。 关于该地区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发布时间:2021-08-15

A.此山为我国南方与北方分界线

B.北坡因纬度高,雪线低

C.南坡山麓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D.南坡相对高度大,纬度低

试卷相关题目

  • 1图中体现了地理环境的什么规律

    A.整体性

    B.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D.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运用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回答27~28题。 小题1:形成从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分异规律的基础条件是

    A.热量

    B.水分

    C.地形

    D.海陆差异小题2:我国北方自东向西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荒漠,这体现了 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D.非地带性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读图,回答34—35题。 小题1:图示甲处海峡为:

    A.英吉利海峡

    B.麦哲伦海峡

    C.德雷克海峡

    D.直布罗陀海峡小题2:甲海峡地处板块消亡带,假如板块不断挤压导致海峡封闭,约2千年时间就能蒸发地中海海水,到时地中海沿岸地区的自然特点将会是: A.沙漠广布、炎热干燥B.降水丰沛、植被茂盛C.冬温夏凉、四季如春D.地势低平、终年积雪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从赤道到高纬度,自然带呈现由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的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光照

    B.热量

    C.水分

    D.地理位置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所反映的自然景观差异产生的基础主要是

    A.水分

    B.地形

    C.热量

    D.土壤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也就是高山林线。图为全球部分山脉、山地高山林线海拔高度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小题1:全球山地林线的分布

    A.从南北纬30°的副热带向南北两侧递减

    B.林线海拔最大值出现在赤道上

    C.天山林线低于横断山脉是因其远离海洋、水汽少

    D.50°N-70°N之间纬度每升高1°,林线海拔约下降130米小题2:控制林线海拔高低的最主要因素是 ①温度 ②湿度 ③坡度 ④坡向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该图示意北半球某森林带分布上限海拔高度与经纬度的关系。据图回答11~12题。 小题1:该森林带(   )

    A.分布最南界线为25°S

    B.可能是常绿阔叶林带

    C.分布的上限海拔随纬度升高而降低

    D.分布的上限海拔最高可达5000米以上小题2:自沿海向内陆,引起该森林带分布上限海拔高度逐渐变化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热量B.地形C.水分D.土壤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在理论上,垂直自然带与相应水平自然带如图所示对应关系,读图完成53-54题: 小题1:据图计算,水平方向的针叶林带分布的纬度范围约为

    A.62°N~68°N

    B.52°N~58°N

    C.50°N~54°N

    D.52°N~62°N小题2:从赤道向较高纬度地区,针叶林带在山地分布的海拔高度 A.逐渐升高B.保持不变C.逐渐降低D.变化无序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读南半球“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图,回答18--19题 小题1:图中①地所处的自然带是( )

    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

    C.热带荒漠带

    D.温带草原带小题2:图中①、②、③三地自然条件相比较( ) A.②地降水最多B.只有③地的植被为森林C.①地年均温度最低D.②、③两地均受暖流影响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运用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回答26~28题。 小题1:形成从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分异规律的基础条件是(    )

    A.热量

    B.水分

    C.地形

    D.海陆差异小题2:我国北方自东向西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荒漠,这体现了( ) 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D.非地带性小题3: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显著的地区在( ) A.中、高纬度地区B.中纬度地区C.中、低纬度地区D.高、低纬度地区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