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资治通鉴》记载,在贞观年间“天下大稔(丰收),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资(携带)粮,取给于道路焉。”这一记载 ①反映了贞观年间经济的发展 ②反映了贞观年间的社会安定 ③过分地粉饰和美化贞观之治 ④完全不符合唐初的实际
发布时间:2021-08-14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试卷相关题目
- 1某高中学生在研究中国服饰变化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案例:①北魏孝文帝“更姓易服”;②唐女装“袒露”与宋女装“清雅”;③民国时期的“中山装”“旗袍”;④新中国初期的“列宁装”“绿军装”。从中可归纳出服饰的变化趋势及特点,以下表述恰当的是
A.社会政治的变化是服饰变化的根本原因
B.受时代观念、文化交流的影响
C.表明人们的等级观念日趋淡漠
D.反映了人们所处的不同阶层和职业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逐渐走向多极化。回答22、23题。 小题1:图4是1987年美国《时代》杂志封面的漫画。该图反映的是
A.日本经济崛起,对美国态度强硬
B.资本主义国家三足鼎立局面形成
C.美国经济衰退,无力与日本抗衡
D.日本把发展经济放在首要位置小题2: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主要有 ①推动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 ②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③改变了超级大国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 ④冲击两极格局,使之朝多极化方向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四大家族官僚资本迅速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滥发纸币
B.控制四大银行
C.凭借国家政权
D.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战国时期认为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历史永远不会倒退,主张变法革新,反对儒家“是古非今”的历史观的是
A.荀子
B.孟子
C.墨子
D.韩非子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成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这一成语最早可能出现在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下列说法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A.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民族工业迎来一个短暂春天
B.抗战胜利后,民族工业逐渐恢复生机
C.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由于官僚资本的挤压,民族资本发展艰难
D.辛亥革命后,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起彼伏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易中天说:“孔子认为做儿子的不爱父亲,做父亲的也不爱儿子,做臣子的不爱国君,做国君的也不爱臣下,结果是什么呢?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如果都互相爱的话,就不会有这个问题了。”这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是
A.克己复礼
B.因材施教
C.仁爱
D.兼爱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某报登载:“今天的上海是真的‘美化’了。美国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一个角落……难怪有人说中国人民从吃到穿,要全部‘美式装备’了!”你认为这则评论反映的历史阶段是
A.北伐战争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下图以及《人民日报》报道“小麦亩产12万斤”“水稻亩产3万斤”“一棵白菜500千”的好消息。这些现象发生在( )
A.1953年
B.1958年
C.1962年
D.1979年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春秋战国时期在“严刑峻法”上主 张相反的是
A.老子和荀子
B.孔子和韩非子
C.孔子和荀子
D.老子和韩非子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