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纪的一位英国人曾说过,以前的农民及其一家都睡在地板上,厨房里仅有一两口锅;而到16世纪末,一位农夫可能拥有“在橱柜里摆有一套精致的锡铅合金餐具,三四张羽绒床,好几套床罩和挂毯,一个印制的盐罐,一罐酒……以及一打羹匙。”这一现象说明
A.工业化推动了农业的商品化
B.世界性的贸易体系开始形成
C.商贸中心转移推动了英国经济快速发展
D.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试卷相关题目
- 1马克思曾说:“英国的入侵……摧毁了印度原有的经济基础,解构了那些半野蛮半原始的社会结构……虽然对此我们会心怀悲伤,但是我们一定不能忘记,正是这些看起来平和的田园牧歌式的乡村社会结构构成了东方专制主义最坚实的基础,它极大地禁锢了人类的思想。”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历史传统文化因为文化传播被逐步淘汰
B.文化交流和文化开放可能带来文化损失
C.不是每一种文化的所有要素都值得保护
D.文化的开放使得一些弱势文化趋于灭亡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1570~1780年,欧洲国家商船的运载能力发生巨大变化,阅读下表(单位:吨)判断甲、乙两国分别是( )年份国家157016701780甲232000568000450000乙51000260000100000
A.英国、西班牙
B.荷兰、葡萄牙
C.英国、荷兰
D.荷兰、英国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17世纪下半叶,英、法之间争夺殖民霸权的矛盾渐趋尖锐,主要集中在
A.北欧和东亚
B.印度与中国
C.北美和印度
D.非洲和美洲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历史上曾有过荷兰东印度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法国东印度公司等“公司”。对于这些“公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特权贸易公司,负有政治、军事职责
B.极大地推动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
C.兴起于地理大发现,衰落于自由贸易时代
D.是工业资本的代表,有国家资本主义属性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图示中的①、②、③分别代表了西方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先后三个时期的关系,它反映了
A.西方国家对外政策变化无常
B.西方国家侵略手段日趋隐蔽
C.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D.工业革命逐步深入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美国19世纪中期后开始谋求在太平洋的利益,并提出了新殖民主义的“太平洋商业帝国”构想。美国提出新殖民主义的历史背景是
A.美国还没有完成在北美大陆的扩张
B.19世纪末德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工业国,其殖民扩张威胁美国
C.美国忙于在亚洲尤其是在中国的扩张
D.欧洲列强瓜分世界时实行排他性的殖民主义政策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Elizabeth I,1533~1603)曾经同意英格兰海船掠夺加勒比海和中南美洲沿岸城市,引起敌方报复,由此在英吉利海峡发生了一场举世瞩目、激烈壮观的大海战。英国船只攻击的主要对象是哪个国家( )
A.葡萄牙
B.法国
C.西班牙
D.荷兰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马克思说过,只要英国人“把机器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对于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A.殖民活动在客观上传播了新的生产方式
B.殖民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传播资本主义文明
C.殖民活动在历史上的作用主要是建设性的
D.殖民地国家应重视交通业的发展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在构成美利坚民族的最初“原料”中,有一群人被称为“不情愿的移民”。“这群人”主要属于( )。
A.白色人种
B.黄色人种
C.黑色人种
D.棕色人种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18世纪,在争夺殖民地的过程中,英国最终打败荷兰、法国,确立了世界霸权,这种结局从本质上反映了( )
A.先进社会制度对落后社会制度的胜利
B.英国“大陆均衡”政策的胜利
C.英国海军力量处于优势地位
D.工业国对商业国、农业国的胜利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