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前,欧洲主流观念极力在中国与欧洲间寻找相似性:18世纪时开始建立起“中国是欧洲的对立面”的认识,这个观念一直统率着欧洲人的中国观;一战后,有个别学者提出“东方文明对于建设一个共同的世界文明的必要性甚至是主导性”的观点。由此可见
发布时间:2021-08-12
A.中西文明在碰接中逐渐融合
B.欧洲对华评价从主观到客观
C.欧洲对华认知停留在启蒙时期
D.欧洲对华评价取决于其现实需求
试卷相关题目
- 1在1820年之前,伊朗的棉和丝织业是相当兴旺的,为居住在城市中的,如伊斯法罕和大不里士的织布工(大部分是男人)以及城市周围农村的纺纱工(大部分是女人)提供了生活的来源。19世纪20年代,英国的棉布开始进入伊朗市场,到1890年,伊斯法罕所拥有的丝绸织机仅为1830年它所拥有的织机数量的1/10。材料表明
A.伊朗沦为了英国的殖民地
B.伊朗乡村纺织业逐渐发展为近代工业
C.纺织业是英国发展最迅速的工业部门
D.工业革命给伊朗乡村纺织业带来了灾难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1815年英国议会通过的一《谷物法》规定在英国粮价每夸特低于80先令时,禁止粮食进口。1822年《谷物法》修正为价格在每夸特、70—80先令间可以进口谷物,而当时国内平均只有44先令。该法案引起极大争议,除土地所有者支持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强烈反对。1846年,废除《谷物法》的法案在议会通过。对此,当时英国的工业资产阶级最可能的反应是
A.这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伟大胜利
B.生产成本肯定会下降,发财的日子到了
C.面包要便宜了,我的日子会好过点了
D.靠高价卖粮、出租土地赚钱的好日子到头了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辞海》注:“公司即企业的组织形式。由两个以上的企业或个人集资并根据国家法令组成。公司实行经济核算,具有法人资格,分有限公司、无限公司、两合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两合公司等形式。”下列有关公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17世纪荷兰成立的东印度公司是公司制的雏形
B.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公司成了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
C.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公司制的重要发展阶段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跨国公司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级相竞争。”该思潮盛行于
A.新航路开辟时期
B.早期殖民扩张时期
C.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D.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卓别林大师的《摩登时代》生动刻画了工厂制度下机器生产对人的控制导致人类行为的失常、错乱。关于工厂的叙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产生于手工工场时期
B.工业革命后出现
C.工厂制度是工业化时代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
D.工厂制度的建立适应了机器大生产的要求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观察下图,据此判断它传入中国最早是在
A.葡萄牙侵占澳门时期
B.鸦片战争时期
C.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D.甲午战争之后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如果我们要上网搜索下图的历史信息,应输入的关键词是 ( )。
A.早期殖民扩张
B.手工工场
C.工业革命
D.信息时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