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中的a、b、c分别表示地球上
A.B两条纬线间北半球夏至日、春秋分日和冬至日时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情况。读图,回答1—2题。1、图中A纬线和B纬线所表示的纬度分别是 A.10°N与20°N
B.20°N与30°N
C.0°与10°S
D.10°S与20°S 2、当图中A纬线被晨昏圈分割的昼弧与夜弧等长时,则此时北京天安门广场旗杆在日出、正午、日落时的影子朝向依次是 A.正东、正南、正西B.正西、正北、正东C.东北、正北、西北D.西南、正南、东南
试卷相关题目
- 1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回答1—2题。1、当太阳直射点在F点时,可能的日期是
A.3月21日
B.6月22日
C.9月23日
D.12月22日 2、当太阳直射点由G移至H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地球公转速度不断加快B.地球公转速度不断减慢C.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D.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北京时间2008年9月25日至28日,中国成功实施了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27日17时,航天员翟志刚顺利完成出舱活动,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又取得了历史性重大突破。根据该段资料回答1-2题。 1.“神州”七号在太空的4天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向南移动
B.赤道上昼渐短夜渐长
C.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向南移动
D.北京正午太阳高度渐大 2.翟志刚顺利完成出舱活动时,纽约(西五区)的时间 A.23:00B.1:00C.4:00D.6:00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下图中,小圆圈有一处为太阳直射点,两条虚线均为晨昏线。读图,回答1~2题。 1、太阳直射点位于
A.亚洲
B.太平洋
C.澳大利亚
D.巴西 2、下列关于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E点的经度为135°WB.图示经度范围小于180°C.F点的经度为45°ED.此时正值北半球春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下左图为地球某日昼夜情况示意图,N为北极,S为南极,P为120°E经线和晨线的交点。下右图表示四地旗杆或桅杆日影(图中短粗线)朝向,读图回答1~2题。 1、若从该日开始P点向北极点移动,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B.北京日出越来越晚
C.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D.地球公转由快变慢 2、当P点地方时为6月22日9点时,上右图中影子朝向正确的是 A.甲B.乙C.丙D.丁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55°43′N,12°34′E),于当地时间2009年12月7日10时40分许开幕。据此回答1—3题。 1、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哥本哈根开幕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大约是
A.A
B.B
C.C
D.D 2、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哥本哈根开幕时,当地的气候特点是 A.寒冷干燥B.高温少雨C.温和多雨D.全年降水平均 3、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开幕时,关于我们家乡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们家乡的人们冬衣裹身抵御严寒B.学校所在地一年中日出的最早C.我们这里物体的影子最短D.学校所在地的气候特点是高温多雨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下图中
A.C.D.E四点均在赤道上,ABC为北半球晨昏线,B为AC中点;D点与E点经度相差180°,且DB>BE,D点位于昼半球。回答1—2题。1、当北京时间为15点44分时,B点纬度达一年中最小值,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A.23°26′N,64°E
B.23°26′N,60°E
C.23°26′S,64°ED.23°26′S,60°E 2、如果DB=BE,会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江淮地区正值梅雨季节B.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C.塔里木河正处于丰水期D.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能证明地球公转的现象有
A.太阳的东升西落
B.地方时差
C.昼夜长短的变化
D.北半球河流的右岸冲刷严重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下图是某群岛白昼长短月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该群岛大致位于
A.66°34′N
B.70°N
C.85°N
D.85°S 2、该群岛上,七月份炊烟飘扬的方向是 A.东北方向B.东南方向C.西北方向D.西南方向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根据圣彼得堡6月22日太阳高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回答1—4题。1、根据图推断,圣彼得堡的地理坐标为
A.53°26′N,30°E
B.53°26′N,45°E
C.60°N,30°E
D.60°N,45°E 2、据图推断,中国南极长城站(62°12′59″S,58°57′53″W)在北京时间6月22日的夜长时间大约为 A.约22~23小时B.约18~20小时C.约24小时D.约1~2小时 3、当圣彼得堡6月22日正午时,南极长城站的区时为 A.6月22日18时B.6月22日6时C.6月21日18时D.6月21日10时 4、圣彼得堡在每年夏天有“白夜”现象,即傍晚落日的余晖和第二天清晨的曙光连在一起。结合图,分析此种现象的正确解释是 A.“白夜”现象即是极昼现象B.“白夜”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C.“白夜”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D.“白夜”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逆辐射作用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立竿见影”的方法,逐日测量出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并根据测量数据绘制出一年中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1、太阳在a位置时,测量出的正午太阳高度为46°,北京时间是12:40,下列关于该中学所在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A.该日昼长13小时
B.该日有太阳直射现象
C.该地气候类型与西安相同
D.该地位于兰州的东南方向 2、太阳从c到b的时段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开普敦炎热干燥B.北京昼长于夜、昼渐短C.澳大利亚农民进入小麦种植的忙季D.珠穆朗玛峰雪线最低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