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学一地理学习兴趣小组,用天文望远镜、指北针、半圆量角器、重力锤、无弹力绳,对本校农业生产实习基地进行地理位置测量。某日,该组成员用指北针观测到实习基地旗杆影子指向正北时,国际标准时间为7时40分,天文观测结果如下图。据此完成1~3题。 1、该小组测量时的日期最有可能是
A.3月21日
B.5月1日
C.6月22日
D.10月1日 2、对该农业生产实习基地所在地区气候特征表述恰当的是 A.夏季高温少雨,冬季寒冷干燥B.全年温和多雨,各月降水均匀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3、该农业生产实习基地代表性经济作物最可能是 A.玉米B.大豆C.棉花D.油橄榄
试卷相关题目
- 1下图是甲乙两地一天中太阳高度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是甲乙两地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关于地心对称
B.关于地轴对称
C.关于赤道对称
D.关于极点对称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地的经度是120°WB.甲乙两地位于同一个半球C.当甲地日落时正是乙地日出时D.一年中任何一天甲乙两地昼长之和都是24小时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二十四节气是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文化遗产,它能较好地反映季节的变化,为人们的农事活动、衣食住行等提供重要参考。下图为二十四节气与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立春”即气温上升,春季开始。立春后气温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A.正午太阳高度渐大、日地距离渐近
B.日地距离渐近、地球自转加快
C.正午太阳高度渐大、白昼时间渐长
D.白昼时间渐长、地球自转加快 2、求知高中的李明同学经过几年的观测发现,“清明”前后,每年的气温、降水、植物生长、动物活动等情况并不完全一致。这说明 A.大气环流不稳定B.地球公转周期不断变化C.二十四节气对当地不适用D.二十四节气不能正确反映季节等的变化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北京时间2011年2月22日7时51分39秒,新西兰南岛(43.4°S,172.7°E)发生里氏6.2级地震时,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A.堪培拉昼长夜短且昼渐短
B.旧金山旭日东升
C.阿尔卑斯山山地雪线上移
D.地中海沿岸地区逐渐干旱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极昼现象从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的时期是
A.春分至夏至
B.夏至到秋分
C.秋分至冬至
D.冬至到春分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我国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采用“等长日影角平分线法”确定正北方向,记录日影与正北方重合的北京时间。结合下列材料,回答1~3题。材料一:方法:第一天在地面画若干个同心圆,测得标杆顶部投影点在同一圆周上的位置分别为
A.A",
B.B",标出∠AOA"和∠BOB"的角平分线(如没有够大的量角器,可连接A.A",B.B",取其中点与O点连线即可),该角平分线标示正北方向。第二天记录标杆日影与正北方重合的北京时间。 材料二:下表为学生在下列不同日期测量的数据。 1、若O
C.OC"为某日中两条无限长的影子,∠CON=120°,则该地此日的昼长是 A.8小时B.14小时C.16小时
D.以上都不正确 2、根据该小组测量的数据,计算该地的经度位置应是 A.120°EB.113°15"EC.113°7"ED.113°23"E 3、出现表格中不同日期正午时刻北京时间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A.不同日期测量的地点不同B.计时和测量时存在误差C.正北的方向不是固定的D.不同日期昼长不同的缘故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下图中ABCD分别是不同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随四季变化曲线,读图回答1—2题。1、当AB两条线相交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所示两地正午口影同向
B.A所示地区的昼长与B夜长相同
C.两个交点出现时,直射点纬度不同
D.两个交点出现时,AB所示两地与直射点纬度差相同 2、AC两条线相交于P点,若AC所示两地纬度都缩小3度,则关于P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出现的日期不变B.正午太阳高度不变C.P点位置下移D.P点位置不变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下图为某日120°经线上日出时刻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太阳直射点位于
A.0°
B.20°N
C.20°S
D.23°26′N 2、乙地的夜长时间比甲地略短,且甲、乙两地同时迎来日出,则乙地位于甲地的 A.东北方向B.西南方向C.东南方向D.西北方向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