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月21 日至9月23日,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北极圈内极昼范围的变化是大→小→大
B.北京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大→小→大
C.地球公转速度是快→慢→快
D.南半球昼长变化是短→长→短
试卷相关题目
- 1当23.5°N的昼与夜等长时,说明正值什么时期
A.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
B.太阳直射在23.5°N
C.冬至日
D.春分日或秋分日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水的社会循环是指在水的自然循环当中,人类不断利用其中的地下径流或地表径流满足生活与生产之需而产生的人为水循环。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水的社会循环2.污水再生回用
A.包含了水的自然循环
B.加速了水的自然循环
C.对陆地水体有更新作用
D.会对水的自然循环造成影响
E.是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
G.虽无经济效益但有环境效益
H.属于节流措施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当我国浙江某地(30°N 120°E)七月中旬一天正午,阿根廷某地(30°S 60°W)的农民正在
A.刚起床吃早饭
B.在田间割麦子
C.吹着风扇吃晚饭
D.盖着被子进梦乡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风尘沉积通量大小可以指示地区干燥度的变化。下图反映了青藏高原隆起与西北地区的风尘沉积通量变化情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推断青藏高原隆起后,我国西北地区可能2.从水循环的过程看,青藏高原隆起影响西北地区同期风尘沉积通量变化的主要环节是
A.流水作用增强
B.冰川作用增加
C.风力作用增强
D.变质作用增强
E.地面蒸发
G.大气降水
H.地表径流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③④⑤四个环节所完成的是2.图中水循环环节①是3.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能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是:
A.海陆间水循环
B.内陆循环
C.海上内循环
D.地壳物质的循环
E.地表径流
G.水汽输送
H.蒸发、蒸腾 I.① G.② ⑤ ③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下图为不同水体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下列月份中,箭头a代表的补给主要发生在2.甲代表的水体类型是3.如果在洞庭湖区进行大规模退耕还湖,可导致
A.1~2月
B.3~4月
C.6~7月
D.11~12月
E.冰川、地下水
G.雨水、海洋水
H.海洋水、冰川 I.丰水期a变小,枯水期b变大 G.丰水期a变小,枯水期b变小 丰水期a变大,枯水期b变小 丰水期a变大,枯水期b变大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1.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2.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地下水位上升
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C.蒸发量增加
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E.生活用水量增加
G.降水、下渗量减少
H.城市热岛效应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图为我国四大河流(比例尺不同),读图回答问题。 1.正常年份径流量季节变化从大到小排列是2.有关四条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①③②④
D.④②①③
E.流经省(区)由多到少:②①③④
G.汛期由长到短:②④①③
H.河流总体落差由大到小:②①④③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读图,回答问题。 1.N处的地质构造为2.在图中水循环参与下,①处的岩石可转化为②处的岩石,与此有关的地质作用是3.如图中森林被砍伐,则水循环环节中水量增多的是
A.背斜
B.向斜
C.断层
D.谷地
E.岩浆活动
G.固结成岩
H.重熔再生 I.a G.b c d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1.若此图表示中纬度地区的大气环流,则2.若此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则3.若此图表示太平洋大洋环流,且c、d两地全年昼夜近于等长,则
A.一般来说,a处为多雨地带,b是少雨带
B.b处气压低于c处
C.③气流由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半球偏转成西北风,南半球偏转成西南风
D.a气压带与③风带的交替控制形成了地中海气候
E.a为海洋,b为陆地
G.环节②表示植物蒸腾作用和陆地水蒸发
H.环节①④均能造成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 I.①洋流为西风漂流,性质属于寒流 G.②洋流附近可能有大型渔场而沿岸有沙漠分布 ④洋流势力强大,沿岸地区形成面积广大的温带落叶阔叶林 此洋流圈是北半球中低纬海区的大洋环流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