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3日,第16届亚运会跳水展开女子双人10米跳台的争夺,如图所示,中国队陈若琳和汪皓夺取金牌.在亚运会高台跳水比赛中,质量为m的跳水运动员进入水中后受到水的阻力(包含浮力)而竖直向下做减速运动,设水对她的阻力大小恒为F,则在她减速下降深度为h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g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A.她的动能减少了Fh
B.她的重力势能减少了mgh
C.她的机械能减少了(F-mg)h
D.她的机械能减少了mgh
试卷相关题目
- 1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为50J,则( )
A.重力做功为50 J
B.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增加了50 J
C.物体的动能一定减少50 J
D.重力做了50 J的负功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在一种叫做“蹦极跳”的运动中,质量为m的游戏者身上系一根长为L、弹性优良的轻质柔软橡皮绳,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1.5L时到达最低点.若在下落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B.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C.动能增加了mgL
D.重力势能减少了mgL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我省沙河抽水蓄能电站自2003年投入运行以来,在缓解用电高峰电力紧张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抽水蓄能电站的工作原理是,在用电低谷时(如深夜),电站利用电网多余电能把水抽到高处蓄水池中,到用电高峰时,再利用蓄水池中的水发电.如图7-5-9所示,蓄电池(上游水库)可视为长方体,有效总库容量(可用于发电)为V,蓄水后水位高出下游水面H,发电过程中上游水库水位最大落差为d.统计资料表明,该电站年抽水用电为2.4×10 8 kW·h,年发电量为1.8×10 8 kW·h.则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水的密度为ρ,重力加速度为g,涉及重力势能的计算均以下游水面为零势能面) 图7-5-9
A.能用于发电的水的最大重力势能Ep=ρVgH
B.能用于发电的水的最大重力势能Ep=ρVg(H-)
C.电站的总效率达75%
D.该电站平均每天所发电能可供给一个大城市居民用电(电功率以105kW计)约10 h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以下关于重力势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面上的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为零
B.质量大的物体重力势能一定大
C.高处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大
D.重力做正功时,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变化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将横截面积为S的玻璃管弯成如图5-4-5所示的连通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左、右管处在竖直状态,先关闭阀门K,往左、右管中分别注入高度为h 1和h 2、密度为ρ的液体,然后打开阀门K,直到液体静止.在上述过程中,液体的重力势能减少量为( ) 图5-4-5
A.ρgS(h1-h2)
B.ρgS(h1-h2)2
C.ρgS(h1-h2)2
D.ρgS(h1-h2)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如图所示,在地面上以速度v0抛出质量为m的物体,抛出后物体落到比地面低h的海平面上.若以地面为零势能面且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物体到海平面时的重力势能为mgh
B.重力对物体做的功为mgh
C.物体在海平面上的动能为 12mv02+mgh
D.物体在海平面上的机械能为 12mv02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质量为m的物体,在距地面h高处以 2g3的加速度由静止开始竖直下落到地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mgh
B.物体的机械能减少 23mgh
C.物体的动能增加 mgh3
D.重力做功 mgh3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如图5-5-7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物体,它的左端连一弹簧,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墙上,在力F作用下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当撤去F后,物体将向右运动,在物体向右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5-5-7
A.弹簧的弹性势能逐渐减少
B.弹簧的弹性势能逐渐增加
C.弹簧的弹性势能先增加再减少
D.弹簧的弹性势能先减少再增加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2010年广州亚运会上,我国田径选手劳义勇夺男子100米的冠军.他采用蹲踞式起跑,在发令枪响后,左脚迅速蹬离起跑器,在向前加速的同时提升身体重心.如图所示,假设质量为m的运动员,在起跑时前进的距离S内,重心升高量为h,获得的速度为v,阻力做功的数值为W阻,则在此过程中( )
A.运动员的机械能增加了 12mv2
B.运动员的机械能增加了 12mv2+mgh
C.运动员的重力做功为W重=mgh
D.运动员自身消耗的能量为 12mv2+mgh+W阻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重力对物体做正功,物体重力势能减少;物体克服重力做功,物体重力势能增加
B.处在同一高度的两个物体,具有相同的重力势能
C.同质量的实心铁球和木球,放在同一水平面上,则铁球和木球的重力势能相同
D.放在地面上的物体重力势能一定为零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