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巴耳末公式 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公式是巴耳末在研究氢光谱特征时发现的
B.此公式中n可以取任意值,所以氢原子光谱是连续的
C.此公式中n只能取整数,故氢原子光谱是线状谱
D.此公式不但适用于氢原子光谱,还适用于其他原子光谱
试卷相关题目
- 1有关氢原子光谱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氢原子的发射光谱是连续谱
B.氢原子光谱说明氢原子只发出特定频率的光
C.氢原子光谱说明氢原子能级是分立的
D.氢原子光谱线的频率与氢原子能级的能量差无关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氢原子能级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大量氢原子从n=4的能级向n=2的能级跃迁时辐射出可见光a,从n=3的能级向n=2的能级跃时辐射出可见光b,则( )
A.大量氢原子从n=4的能级跃迁时可辐射出5种频率的光子
B.氢原子从n=4的能级向n=3的能级跃迁时辐射出光子的能量可以小于0.66eV
C.b光比a光的波长短
D.氢原子在n=2的能级时可吸收能量为3.6 eV的光子而发生电离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所示,处于n=3激发态的大量氢原子向基态跃迁时所放出的光子中,只有一种光子不能使某金属A产生光电效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不能使金属A产生光电效应的光子一定是从n=3激发态直接跃迁到基态时放出的
B.不能使金属A产生光电效应的光子一定是从n=3激发态直接跃迁到n=2激发态时放出的
C.若从n=4激发态跃迁到n=3激发态,所放出的光子一定不能使金属A产生光电效应
D.金属A逸出功一定大于1.89eV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图甲所示为氢原子的熊级,图乙为氢原子的光谱。已知谱线a是氢原子从n=4的能级跃迁到n=2能级时的辐射光,则谱线b是氢原子( )
A.从n=3的能级跃迁到n=2的能级时的辐射光
B.从n=5的能级跃迁到n=2的能级时的辐射光
C.从n=4的能级跃迁到n=3的熊级时的辐射光
D.从n=5的能级跃迁到n=3的能级时的辐射光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用一束能量为E的单色光照射处于n=2的一群氢原子,这些氢原子吸收光子后处于另一激发态,并能发射光子,现测得这些氢原子发射的光子频率仅有三种,分别为 、 和 ,且 < < 。则入射光子的能量E应为 ( )
A.h
B.h
C.h(+)
D.h(-)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对玻尔理论的评论和议论,正确的是( )
A.玻尔理论的成功,说明经典电磁理论不适用于原子系统,也说明了电磁理论不适用于电子运动
B.玻尔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规律,为量子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C.玻尔理论的成功之处是引入量子观念
D.玻尔理论的成功之处,是它保留了经典理论中的一些观点,如电子轨道的概念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3-5](本题共有两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⑴爱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概念并成功地解释光电效应的规律而获得192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某种金属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Ekm与入射光频率 ν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 ν 0为极限频率。从图中可以确定的是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逸出功与 ν有关
B.Ekm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
C.ν< ν0时,会逸出光电子
D.图中直线的斜率与普朗克常量有关 ⑵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质量为 m、速度大小为 v的 A球与质量为2 m静止的 B球碰撞后, A球的速度方向与碰撞前相反。则碰撞后 B球的速度大小可能是__________。(题选项前的字母) A.0.6 B.0.4 C.0.3 D.0.2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氢原子能级图的一部分如图所示,
B.C分别表示原子在三种跃迁过程中辐射出 的光子。其中E A表示原子从n=3能级向n=2能级跃迁的能量,E B表示原子从n=2能级向 n=1能级跃迁的能量,E C表示原子从n=3能级向n=1能级跃迁的能量,则下述关系中正确的是 ( ) A.E A < E B < E CB.E A < E C < E B
C.E C < E B < E A
D.E B < E A < E C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用光照射处在基态的氢原子,有可能使氢原子电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照射光的光强足够大,就一定可以使氢原子电离
B.只要照射光的频率足够高,就一定可以使氢原子电离
C.只要照射光的波长足够长,就一定可以使氢原子电离
D.只要光照的时间足够长,就一定可以使氢原子电离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如图为氢原子能级图,可见光的光子能量范围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量处在的高能级的氢原子向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有一部分是可见光
B.大量处在能级的氢原子向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 是紫外线
C.大量处在能级的氢原子向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都应具有显著的热效应
D.处在能级的氢原子吸收任意频率的紫外线光子都能发生电离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