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60年代后,日本兴起机器棉纺织业,使中国棉花出口量剧增,从1868年的587 821两激增到1895年的11 202 661两,棉花从入超转成出超。材料所反映的问题对中国近代经济的影响主要包括①使中国进一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②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的局面③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④推动了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试卷相关题目
- 1瑞蚨祥是全国知名的百年老字号。右图是瑞蚨样青岛分号的经营销售额变化趋势图。图中瑞蚨祥销售额日趋下降的原因不包括
A.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掠夺
B.英美等外国资本对中国的侵略
C.长期战争的破坏
D.自然经济解体,手工业破产。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以下是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对表中信息的正确评述是年份 茶(万磅) 丝(包) 鸦片战争前年平均 5 0005 0001845年8 01913 2201851年9 91923 0401853年10 12262 896①中国土特产品出口量持续增长 ②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逐步提高 ③中国沦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 ④自然经济在中国的主导地位已经丧失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甲午战争后,一外商说:今天,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轧的孟买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这说明了甲午战争后
A.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农业文明的冲击更为强烈
B.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受到了外国商品的强烈冲击
C.家庭手工业在抗击外国商品的冲击中不断发展
D.向外国学习器物制造中中国完全归附于外国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观察两组数据。第一组:鸦片战争之后短短的几年,据估计英国输华商品比战前增加了3.5倍,其中棉纺织品增加了4倍多。第二组:1855年以前的十多年间,英国对华工业品贸易始终在200万英镑左右徘徊,1853年中国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的价值只有0.75便士。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中国开口通商后,英国对华贸易额逐年保持较快增长
B.中国开口通商后,外国的商品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不大
C.因为以前的贸易额很小,英国输华商品在鸦片战争后头几年成倍增长
D.两组数据所能得出的结论相互矛盾,可能其中一组数据有错误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茅盾小说《春蚕》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但他很想念的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对这段描写理解不正确的是
A.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
B.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C.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瓦解
D.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推动了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化主要是 [ ]
A.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C.商品经济开始出现
D.资本主义经济出现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19世纪中后期,中国的关税税率大大低于当时的西方各国。这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是①涌入了大量外国商品②冲击了中国小农经济③促进了城乡经济发展④导致了农产品大量出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今中国虽与欧洲各国立约通商,开埠互市,然只见彼帮商船源源而来。今日开海上某埠头,明日开内地某口岸。一国争,诸国蚁附;一国至,诸国蜂从。滨海七省,浸成洋商世界;沿江五省,又任洋舶纵横。”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资本主义列强加强对中国的侵略
B.中国对外贸易繁荣
C.大量洋货涌入中国
D.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梁启超在谈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发出这样的感慨:“哥伦布之后,有无数哥伦布;郑和下西洋之后,竟无第二个郑和。”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西方的航海技术远比中国先进
B.明朝的国力已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
C.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特性决定的
D.中国人热爱和平,西方人热衷海外殖民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是 [ ]
A.输华货物总值显著增加
B.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C.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D.劳动力市场不断扩大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