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历史 > 近代史—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1131

中国近代一中外条约规定:在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中,“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这一条款实际上 

发布时间:2021-07-30

A.假作公允以欺骗舆论

B.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C.被迫对中国作出有限的让步

D.维护英国人控制下的海关权威

试卷相关题目

  • 1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B.英国首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C.林则徐的“虎门销烟”

    D.英国欲打开中国市场大门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著名的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王韬曾说:“其时罢兵议款,互市通商,海寓晏安,相习无事,而内外诸大臣,皆深以言西事为讳,徒事粉饰,弥逢苟且於目前。” 这表明鸦片战争之后

    A.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B.中国社会和平繁荣

    C.社会上层未能警醒

    D.士大夫醉生梦死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英国的格雷斯顿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在人类历史中,我从来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一桩可耻的交易进行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未看到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

    B.为英国发动战争作辩护

    C.认为自由贸易的原则不可侵犯

    D.支持中国的反侵略战争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下图是一张上海某一历史时期的警官证。证件印章中所提及的“特别市”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中国奇特的“国中之国”现象。如果究其源头,此规定最早当出自:

    A.《南京条约》

    B.《南京条约》的附件

    C.《黄埔条约》

    D.《天津条约》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晚清人李慈铭在《越缦堂日记》中记载:二十七戊子记“闻圆明园为夷人劫掠后,奸民乘之,攘夺余物,至挽车以运之,上方珍秘散无孑遗。”这段材料说明

    A.作者是圆明园遭劫的亲历者,就是第一手史料

    B.在夷人劫掠的过程有不少中国人极力阻止

    C.不仅外国人对圆明园进行了洗劫,也有中国人参与了抢劫

    D.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清一帝曾发布《罪己诏》说:“今兹议约,……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文中的“议约”是指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本家兴奋异常。有一草帽公司老板高兴地说:假设中国人每人都戴一顶草帽,那么我们就发了大财了。结果事与愿违。英国人制造的草帽并没有像他们想象的那样在中国畅销。导致这一结果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英国人制造的草帽质量低劣

    B.英国还没有打开中国的市场

    C.英国人没有考虑中国人的生活习惯

    D.受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第二资鸦片战争前,外国商品没有打开中国市场,根本原因在于(   ) 

    A.开放口岸太少

    B.中国人不习惯用洋货

    C.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D.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文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下列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 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③近代中国产生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④中国开始纳入国际分工体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1816年,英王乔治三世派遣阿美士德出访中国,却与中国发生“礼仪之争”,清朝要求依照天朝定制,行三跪九扣头之礼,英使认为有伤尊严,坚持仅行免冠俯首,双方坚持不下,最后英使遭逐出,不顾而去。此一礼节之争直接反映了

    A.帝国主义与反殖民主义的对抗

    B.海权思想与传统陆权观念的对立

    C.工业资本主义与农业文化的矛盾

    D.主权国家观与天朝大国观的冲突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