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历史 > 近代史—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931

重庆海关税务司报告中记载的大足县余栋臣起义布告称:“我大清臣民皆忠孝之人,谁敢信奉夷狄之教,今洋人诈称通商传教……自道光以来……焚我皇宫,灭我属国,既占上海,又霸台湾,强迫开埠胶州,竟欲瓜分中国。”这次起义应该发生在

发布时间:2021-07-29

A.1851年

B.1895年

C.1898年

D.1906年

试卷相关题目

  • 1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世界许多国家伸出援助之手,俄罗斯和日本等国还向中国汶川地区首次派出了救援队,体现了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但在近代史上列强却是以侵略者的形象出现的,他们首次把侵略势力扩展到这一地区是在

    A.鸦片战争后

    B.甲午中日战争后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D.日本全面侵华后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上联是“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作者是中日甲午战争的主要策划者、日本内阁首相伊藤博文,当他把此上联拿给前去日本谈判的李鸿章,要求李鸿章对出下联时,这位清政府中举足轻重的人物思考良久,终于勉强想出下联:“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对李鸿章下联理解正确的是

    A.清王朝整体的软弱导致被迫签约

    B.李鸿章本可以不理伊藤博文

    C.玉帛是精品,李鸿章愿意做“玉帛相将”

    D.李鸿章无视皇权,说自己有帝王度量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下面是资产阶级革命家章炳麟的一副讽制慈禧太后的对联:“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时再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圻益蹙,每逢万寿必疆无。与对联中”何时再到古长安“和“六十割台湾”相关联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的签订

    B.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

    C.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签订

    D.八国联军侵华和《马关条约》的签订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1871年,中日两国在琉球事件后谈判《中日修好条规》时,日本代表团坚决不同意清政府在条约中自称“中国”,要求只写“大清国”。清朝代表力拒:“我中华之称中国,自上古迄今,由来已久,即与各国立约,亦仅只约首书写大清国字样,其条款内容皆称中国,从无写改国号之例”。对中日关于“中国”名称使用产生的争议,理解正确的是①日本实际上不承认清朝政权代表中国②中国政府在外交活动中首次使用“中国”这一名称,故不被日本接受③清政府在外交活动中“大清国”和“中国”同时使用,法律意义相同④清政府据理力争是捍卫国家尊严的行动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与“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一诗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中日甲午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抗日战争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四月和议成……朝命景崧率军民内渡……日本兵舰大集,先攻基隆……营官包干臣奉命来助战,夺日兵官首级以归,遂报大捷,吏民皆贺。”导致上述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北京条约》的签订

    B.鸦片战争的爆发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马尾海战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1895年对中国来说是屈辱与动荡的一年,假设你这一年生活在台湾,你的爱国行动可能是参加哪支队伍与日本侵略者作战[     ]

    A.左宝贵的部队

    B.义和团

    C.丁汝昌的部队

    D.刘永福或徐骧的部队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自习观察下图,图中被撕扯的布上的英文字母为“CHINA”,判断这一历史现象发生在那一次战争之后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卖国条约,其危害有 ① 帝国主义向中国输出资本,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大举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 ③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的内地 ④出现严重的民族危机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