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一位诗人曾言:“和议知非策,瀛东弃可伤,坠天忧不细,筹海患难防。”又言:“初传烽火照辽阳,忽见干戈满故乡。”使这位诗人感到愤闷的历史事件是
发布时间:2021-07-29
A.火烧圆明园1860
B.清政府割让台湾1895
C.八国联军侵华 1900——1901
D.国民党败退台湾1949
试卷相关题目
- 1“甲午中日战争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它整个经济基础全盘地,却是逐渐地革命化。”恩格斯所说的“革命化”是指
A.中国出现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B.民族资本主义成为中国经济的主体
C.发生推翻清王朝统治的革命
D.列强输出资本,把中国拉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2010年9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与近代史上江苏南京、镇江、苏州等地的开放相比,现在的对外开放主要的不同是
A.开放地区与其他地区政策不同
B.主动开放
C.经济特区都临海而非沿江地区
D.外商来华创办的企业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下列是《马关条约》签定的消息传入中国后,国人在某一茶馆中的言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日本人比英国人的胃口都大,这条约比《南京条约》厉害多了
B.日本人要在中国开厂,我们这些小工人日子更难过了
C.这么些赔款,砸锅卖铁也不够给的
D.听说小青年们有的去了日本,研究日本强大的原因,还成立了同盟会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下列事件跟江苏有直接关系的是 ①《马关条约》 ②百团大战 ③渡江战役 ④“九·一八”事变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1871年,中日两国在琉球事件后谈判《中日修好条规》时,日本代表团坚决不同意清政府在条约中自称“中国”,要求只写“大清国”。清朝代表力拒:“我中华之称中国,自上古迄今,由来已久,即与各国立约,亦仅只约首书写大清国字样,其条款内容皆称中国,从无写改国号之例。”对中日关于“中国”名称使用产生的争议,理解正确的是①日本实际上不承认清朝政权代表中国②中国政府在外交活动中首次使用“中国”这一名称,故不被日本接受③清政府在外交活动中“大清国”和“中国”同时使用,法律意义相同④清政府据理力争是捍卫了国家尊严的行动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德国同法国、沙俄一起干涉还辽,充分说明
A.德、俄、法三国是同盟
B.列强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中国的主权地位
C.日本已暂时独霸中国
D.帝国主义之间既勾结又斗争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丘逢甲《春愁》诗:“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该诗相关联的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近代前期中国有份《盟约书》表示为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令保全,不令倭得”。文中所要保全的国土是
A.香港
B.台湾
C.东北
D.南京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右图是一幅法国报刊上的政治讽刺漫画:义和团杀外国人为“野蛮”(BARBARIE);外国人杀义和团为“文明”(CIVILISATION)。这幅漫画的作者意在
A.主张武力解决争端
B.抨击西方殖民侵略
C.混淆文明与野蛮的界限
D.承认殖民者的双重标准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有关图10历史事件的评述,符合现代化史观的是 图10 义和团在破坏铁路和电线
A.儒家文明与基督教文明的冲突
B.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碰撞的反应
C.排外仇教(洋教)的暴民运动
D.农民阶级反侵略的爱国运动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