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这样评价近代史上的列强侵华:“一半是残忍的破坏和掠夺,一半却是客观上的建设和推动。”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一项是 ( )
发布时间:2021-07-29
A.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B.从中国掠走大量贵金属
C.进行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D.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试卷相关题目
- 1丘逢甲《春愁》诗:“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该诗相关联的事件是
A.美国对我台湾的侵略
B.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下图是某同学在学习“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斗争”后制作的时间轴,所标注的7处事件中,标注正确的有
A.4处
B.3处
C.2处
D.1处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
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思想,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以上材料说明孙中山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
A.否定其排外主义
B.赞扬其反侵略精神
C.既有赞扬又有否定
D.全面赞扬与肯定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有些日本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文明之战是指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解放之战是指解放中国、光复中原;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西方。下列各项对这种观点认识最准确的是
A.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B.掩盖了日本对华侵略的战争本质
C.突出了日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D.表明了中国备受异族压迫的事实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1898年梁启超在日本创办《清议报》,开辟专栏对时事进行论说。下列陆续在报上发表的评论是针对序号题目所刊载的期数1论非皇上复政则国乱不能平定第49期2论义民与乱民之异第52期3论中国民气之可用第57期4排外平议第68期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辛亥革命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如下图,山海关城南有作为兵营的日本营盘、法国营盘、比利时营盘、意大利营盘、德国营盘和英国营盘的遗址。这六国营盘应该出现于 英国营盘德国营盘意大利营盘
A.《南京条约》签订后不久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不久
C.甲午战争后不久
D.《辛丑条约》签订后不久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2013年12月1日是《开罗宣言》发表70周年纪念日,《宣言》肯定了台湾、澎湖是“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必须归还中国。海峡两岸高调纪念,日本各界选择性“遗忘”。这种现象不能反映
A.中日彼此之间存在认知上的误差
B.中日大规模政治运动扭曲了彼此认知
C.客观认知对中日关系发展很重要
D.中日不能相互客观认知是长期形成的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当西方被定性为侵略者和剥削者(魔鬼般的西方)时,义和团对西方的反抗使中国的爱国者深感满足,并秀容易被冠以赞美之词。然而,当西方被看成是现代生活的源泉(天使般的西方)时,义和团那种毁坏西方电报电话设施、铁路和汽船的行为,则往往成为造成严重困境的缘由而遭到严厉的遣责。”上述材料体现的史观有
A.革命史观、全球史观
B.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
C.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
D.全球史观、文明史观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著作,该书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这种中国特色的“产业革命精神”主要是指
A.民族独立富强
B.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C.学习西方近代产业
D.实现政治上民主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