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历史 > 近代史—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781

在近代中国,民众与外国传教士及信徒的冲突称为“民教冲突”,据记载,冲突最多的三个年份分别为1884年、1898年、1900年,导致1898年、1900年民教冲突走向高潮的因素不包括

发布时间:2021-07-29

A.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B.八国联军侵华加剧了中西对抗

C.清政府爱国官员对反洋教斗争的默许

D.《辛丑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

试卷相关题目

  • 1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写道“说明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之后,河南阳嵩县的绿林好汉们议论开了,有的人说:‘先杀洛阳知府,再杀河南巡抚,赶走北京皇帝,孙文坐了天下,我们都要当官,没有人敢说我们是土匪啦!’”由此可见,基层同盟会员宣传三民主义的突出重点和弱点分别是

    A.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B.民权主义,民族主义

    C.民族主义,民生主义

    D.民族主义,民权主义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1906年12月孙中山在东京《民报》 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做演讲时说:“社会问题在欧美是积重难返,在中国却还在幼稚时代,但是将来总会发生的。到那时收拾不来,又要弄成大革命了。革命的事情是万不得已才用,不可频频伤国民的元气。我们实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的时候,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防止后来的社会革命,这真是最大的责任。”这则材料无法揭示出

    A.贫富分化等社会问题在欧美国家比较严重

    B.民生主义着眼于社会改良和国民共享文明福祉

    C.民生主义带有防止出现伤害国民元气的社会革命的愿望

    D.孙中山力争用暴力革命的方式解决社会问题、民生问题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以下关于保路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A.有绅商参加的群众性运动

    B.范围遍及全国各地

    C.是收回利权运动的前奏

    D.为武昌起义提供了组织准备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某报以“新陈代谢”为题刊文:“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文中所说的这些现象应当发生于

    A.1898~1900

    B.1901~1911

    C.1912~1927

    D.1928~1937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三位安徽籍英烈简表。分析下表,就其史料价值而言,无法佐证的是[     ]

    A.社会上层青年为资产阶级革命事业贡献力量

    B.革命者都受过良好的近代教育

    C.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为部分知识青年所接受

    D.二十世纪初安徽的近代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下列《辛丑条约》的内容中哪一项最能说明清政府已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A.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B.清政府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地区

    C.清政府严禁人民反抗外来侵略,严惩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

    D.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近代山东是遭受列强侵略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山东人民进行了英勇的反抗斗争,在中华民族反抗斗争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下列反抗斗争,首先发生在山东的是(   )

    A.义和团运动

    B.五四运动

    C.五卅运动

    D.抗日战争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恩格斯在甲午战争进行时曾预言:“它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地却是逐渐地革命化。”你认为“革命化”是指                            ( )

    A.将导致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B.将发生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

    C.民族资本主义将成为中国经济的主体

    D.列强将加强资本输出,将中国经济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读图6,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作为外国使馆区,不许中国人居住。其主要目的是

    A.打开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

    B.开辟外国租界

    C.控制清政府,防范中国的反帝斗争

    D.扩大外国传教士的活动范围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此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种状况应出现在下列哪个条约签订后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