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历史 > 近代史—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771

“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这幅对联中的“先行者”是

发布时间:2021-07-29

A.洪秀全

B.梁启超

C.孙中山

D.毛泽东

试卷相关题目

  • 1“有一位新国民,戴一顶自由帽,穿一套文明装,著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到了模范街,踏进了公益会,说几句义务话”这首打油诗应出现在(    )

    A.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B.洋务运动时期

    C.戊戌变法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下图是在重庆市云阳县发现的一张孙中山先生亲笔签署的委任状,云阳籍历史名人程德全投机革命,被孙中山任命为内务总长,而程德全原本是清政府的江苏巡抚。孙中山此举反映出      (  )

    A.清朝已覆灭

    B.封建势力已被彻底打倒

    C.帝国主义破坏中国革命

    D.辛亥革命有明显的局限性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1912年6月1日《大公报》载:“革命巨子,多由海外归来,草冠革履,呢服羽衣,已成惯常;喜用外货,亦不足异。无如政界中人,互相效法,以为非此不能侧身新人物之列。”这从根本上说明了(  )

    A.盲目效法成为当时报界的笑话

    B.辛亥革命推动了西装革履的流行

    C.西装革履成为革命与否的重要标志

    D.政治运动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嬗变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上海时报》1913年7月刊登了某师范学校(注:其生源主要是南方)对学生崇拜人物的调查。由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位次被崇拜者得票位次被崇拜者得票1孔子1537王守仁、黎元洪62孟子618朱熹、华盛顿等4人43孙中山179程德全34颜渊1110康有为、袁世凯等4人25诸葛亮、范仲淹811苏秦、秦始皇、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马丁·路德、卢梭、梁启超等16岳飞7

    A.辛亥革命没有能够深刻改造国人的思想,儒学影响深远

    B.在当时中国,孙中山及其民主共和思想影响力巨大

    C.近代西方文化逐渐传入中国,国人初步了解西方哲人

    D.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弱化了知识分子对帝王的崇拜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中国同盟会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主要依据是 ①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和组织 ②革命采取暴力手段 ③革命有了统一的指导思想 ④革命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拥护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中国同盟会纲领中的“民族主义”的含义是 

    A.推翻腐朽的清朝统治

    B.结束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贯彻“平均地权”的主张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20世纪初,立宪派成立了许多立宪团体,仅1906至1908年即多达50余个。与此同时,立宪派还创办了为数众多的宣传君主立宪的报刊杂志,曾多次开展国会请愿运动,形成为声势较大的政治运动,产生了较为广泛的政治影响。这种现象

    A.促进了中国人民的集体觉醒

    B.动摇了封建统治的群众基础

    C.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D.推动了民主宪政在中国的发展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除革命党、咨议局、普通民众之外,清廷军队,甚至是袁世凯的北洋部队,也有暗中支持共和的举动。1911年12月10日,清朝驻荷兰国代办章申在给内阁的电报中说,“和(荷)报称……美法愿共和(支持中国建立共和国)”(《电报档》)。这表明                                              (  )

    A.中国全体国民都反对清朝君主专制制度

    B.西方列强放弃清朝政府转而支持孙中山

    C.清驻外大臣和袁世凯都赞成民主共和制

    D.民主共和制已成为当时中国的大势所趋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湖北军政府成立后,公布了《江夏临时审判所条例》,它规定:“本所为图司法独立,特提前办理,以为各属之先导”,“本所民事,刑事两庭均用合议制组织”。此条例表明(  )

    A.三权分立原则被引入到地方政治制度中来

    B.此时中国已经是民主共和国

    C.湖北军政府为反动势力所控制

    D.湖北军政府只进行了司法改革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古语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伤。”但从清初的“剃发令”再到辛亥革命的“剪辫易服”和随之出现的“保辫会”,国人的头发承载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下述对“辫发之争”说法正确的是

    A.是欧风美雨作用的产物

    B.体现历史的不断进步

    C.是激烈政治斗争的反映

    D.昭示国人的文明程度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