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物理 > 光学光的粒子性练习题71

历史上,为了说明光的性质,牛顿提出了光的微粒说,惠更斯提出了光的波动说,如今人们对光的性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下面四幅示意图中所表示的实验中能说明光的性质的是(  )

发布时间:2021-07-28

A.

B.

C.

D.

试卷相关题目

  • 1如图所示,与锌板相连的验电器的铝箔原来是张开的,现在让弧光灯发出的光经一狭缝后照射到锌板,发现在锌板上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同时与锌板相连的验电器的铝箔张角变大,以上实验事实说明(   )

    A.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B.验电器的铝箔原来带负电

    C.锌板上亮条纹是平行等宽度的

    D.若改用激光器发出的红光照射锌板,观察到验电器的铝箔张角则一定会变得更大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三种不同的入射光线甲、乙、丙分别照射在三种不同的金属c上,均恰能使金属中逸出光电子.已知三种光线的波长λ甲>λ乙>λ丙,则(   )

    A.用入射光甲照射金属b,可能发生光电效应

    B.用入射光丙照射金属b,一定发生光电效应

    C.用入射光甲和乙同时照射金属c,可能发生光电效应

    D.用入射光乙和丙同时照射金属a,一定发生光电效应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用一束紫光照射某金属时不能发生光电效应,若要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增大该紫光的强度

    B.延长该紫光的照射时间

    C.改用频率更高的电磁波照射

    D.改用波长更长的光照射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写选项前的字母)

    A.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核内部自身因素有关,与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无关

    B.β射线为原子的核外电子电离后形成的电子流

    C.光电效应揭示了光具有粒子性,康普顿效应表明光子除了能量之外还具有动量

    D.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越稳定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B.汤姆生发现电子,表明原子具有核式结构

    C.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是因为该束光的波长太短

    D.按照玻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总能量增大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如图所示,电路中所有元件完好,光照射到光电管上,灵敏电流计中没有电流通过,某同学分析可能的原因有:①入射光太弱;②入射光波长太长③光照时间太短④电源正负极接反.下列选项中,均有可能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光电效应实验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光照时间越长光电流越大

    B.入射光足够强就可以有光电流

    C.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

    D.入射光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才能产生光电子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如图为氢原子能级的示意图,现有大量的氢原子处于以n=4的激发态,当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若干不同频率的光,关于这些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最容易表现出衍射现象的光是由,n=4能级跃迁到n=1能级产生的

    B.频率最小的光是由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产生的

    C.这些氢原子总共可辐射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

    D.用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辐射出的光照射逸出功为6.34eV的金属铂能发生光电效应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频率为ν的光子后,能发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频率由低到高依次为ν1、ν2、ν3、…、ν6,若频率为ν3的光能使某金属光电效应,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ν=ν1

    B.频率为ν3的光子是氢原子从n=2跃迁到n=1时产生的

    C.频率为ν2的光比频率为ν3的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

    D.用从n=3跃迁到n=1所产生的辐射光照射该金属,一定能发生光电效应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不同频率的紫外光分别照射钨和锌的表面而产生光电效应,可得到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随入射光频率ν变化的Ek-ν图象.已知钨的逸出功是3.28eV,锌的逸出功是3.34eV,若将二者的图线画在同一个坐标中,以实线表示钨、虚线表示锌,则下图中能正确反映这一过程的是(   )

    A.

    B.

    C.

    D.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