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 还是可以萌发”。对这段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发布时间:2021-07-28
A.“树断了”是指推翻了封建制度
B.“树墩”是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C.“树墩”是指封建正统思想
D.“可以萌发”指民主共和观念的滋长
试卷相关题目
- 1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使反动力量再也无法照旧统治下去了。”这主要是由于它
A.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B.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动摇了封建制度的根基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在辛亥革命时期,老百姓能读到的报纸是
A.《人民日报》
B.《红色中华》
C.《中央日报》
D.《民报》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在中国近代史上,它“是适应近代由封建制度到民主制度,由单纯商品生产制度到资本家商品生产制度之世界共同趋势的战争,是在历史进化上有重要意义的战争。”这里的“战争”应该指的是
A.鸦片战争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抗日战争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某学生在档案馆读到上海《民立报》辛亥九月十九日的一则报道,题目为《浙江敢死队之壮观》: “浙江革命军之编制皆以敢死队为先锋,然后继之以各标新军。敢死队之编制共分五队,以蒋介石为指挥官……(队员)出入于弹雨之中,而无一惧色。”这则报道 ①是珍贵的史料②它是在吹捧蒋介石,不具备史料价值③经考证无误后,可作为研究蒋介石的史料使用
A.①正确,②③错误
B.①③正确,②错误
C.②正确,①③错误
D.③正确,①②错误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费正清说,中国人对外国生活怀着好奇心理并且倾向于采用外国思想,这种情绪自1860年前后已在慢慢地增长,到19世纪90年代以后又加速发展了,在1905年以后达到了近乎发狂的程度。下列不属于19世纪90年代以后“这种情绪”加速发展盲至“发狂”的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民族危机的加深
C.义和团的直接影响
D.维新变法的推动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中“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实质意义是
A.反清复明
B.反满兴汉
C.反对民族压迫
D.反清封建统治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共和”、“民主”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根据对这两个关键词在中国部分著作和报 刊中出现频率的统计,1905—1913年间“共和”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民主”的频率,其原因包括: ①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 ②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 ③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④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哥伦比亚大学教授N·佩弗写道:“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实际上,对比美国1787年制定的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内容上也有不同的规定,表现在 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②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③决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④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A.①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某历史网站上有一段文摘:“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文中缺漏的两处和动摇“树墩”的史实分别是
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中共的成立
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D.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从实力上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最确切的回答是
A.清政府对舆论的控制极不到位
B.三民主义符合历史潮流
C.革命成功是因为注重舆论宣传
D.洪秀全斗争策略不科学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