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历史 > 近代史—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421

革命根据地出现农民“不还租,不还债,不完粮,不纳捐税,工人增加了工资,农民分得土地,好像解下一种枷锁,个个喜形于色”局面的直接原因是

发布时间:2021-07-27

A.北伐战争的进行

B.南昌起义的发动

C.开展土地革命

D.红军长征

试卷相关题目

  • 11931年9月19日,北平部分国民党员致电国民党中央,提出“请息内争,共抗 外敌”;11月4日。北平大学教授也提出“立泯系派之见,共赴国难”。这主要说明了

    A.国难当头,民族矛盾激化

    B.国民党内部发生了分化

    C.中共统一战线政策被广泛接受

    D.国共两党开始合作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该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不同时期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中1927~1936年处应该填写                                               1894~1912:推翻帝制,走向共和1927~1936:1949~1956:民族独立,获得新生1978~2001: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1997年,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参观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时的题词是“军旗升起的地方”,其依据是南昌起义                                                  

    A.打响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B.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C.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D.揭开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序幕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历史总是喜欢在关键时刻玩一点小的噱头,将几千年中国乡村权力格局翻过来的革命,居然在这样一个俄国式的名词下进行的,尽管这个名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依旧没有多少人明白它的真实含义,可却没有耽误人们在它的旗帜下奋斗。”材料中所说的革命发生在(   )

    A.广东革命根据地

    B.苏区

    C.敌后抗日根据地

    D.解放区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这里的“成熟”也体现出了毛泽东思想的逐渐丰富和发展。下列不属于此时期内容的是(   )

    A.根据中国国情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B.找到了一条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

    C.形成了独立自主解决本国实际问题的领导核心

    D.根据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两党关系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下列关于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事件发生顺序的排列,正确的是: ①一八事变;       ②七七事变; ③一·二八事变;   ④华北事变;        ⑤八一三事变。

    A.①②③④⑤

    B.③②④⑤①

    C.①③④②⑤

    D.③①④②⑤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会议是

    A.洛川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毛泽东说:“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彻底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条件”这里“最基本条件”指           

    A.建立稳固的革命根据地

    B.建立一支党领导的工农红军

    C.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D.取得广大农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1931年“九·一八”事变第二天,北平一些国民党员致电国民党中央,提出“请息内争,共抗外敌”;11月4日北平大学教授们也提出“立泯系派之见,共赴国难”。这说明

    A.国难当头,团结合作逐渐成为各界共识

    B.国民党内部发生了分化

    C.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被广泛接受

    D.国共两党结束对抗,开始合作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如图为1927年至1937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发展折线图。图中显示1928年至1934年年党员人数大幅度上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历史原因是

    A.五四运动的发生

    B.红色政权的建立

    C.抗日战争的爆发

    D.解放战争的胜利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