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泰晤士报》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发表社论说:“中方伤亡固极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足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乃前所未闻者;……(该)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该战役是指
A.武汉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淞沪会战
试卷相关题目
- 1 2007年7日7日,某中学全体学生发起了纪念“七七事变”70周年活动。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得出的认识有①“七七事变”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开始 ②国民党爱国官兵英勇抗战的功绩永载史册 ③国民政府全面领导了抗日战争 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保证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观察下图,此文献的发表
A.表明国民政府实行妥协的对日政策
B.标志着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
C.建立起全民族合作的抗日统一战线
D.标志着国民政府正式进入抗战阶段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蒋介石一生曾先后10次登上《时代》周刊的封面,下图是1942年6月《时代》周刊的封面,这一封面的文字标题最有可能是
A.“在孙陨落之后升起”
B.“挺过了艰苦的五年,接下来会更艰苦”
C.“一旦犯错即犹如爆竹爆炸”
D.“一切为了抗日,没有什么牺牲是过于昂贵而不能舍弃的”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一位同学查阅《申报》时看到以下报道:“口路方面消息,沪平通车昨日起北上车暂以济南为终点,南下车亦由济南开出,惟津浦客车则仍开至沧州,其以北之情形口不明口。南下各次车抵沪时,均甚拥挤。”(注:口表示字迹不清)该报道的背景是
A.红军转战陕北,国共军事对峙
B.日本全面侵华,平津局势紧张
C.内战全面爆发,华北战事频繁
D.三大战役结束,长江以北解放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蒋光鼐故居,又名荔阴园(下图),坐落在东莞市虎门镇,是广东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从2006到2010年将分两期对其进行修缮。其之所以受到人们敬仰,主要是因为他
A.领导十九路军淞沪抗日
B.领导东北军山海关拒敌
C.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
D.领导抗日义勇军打击日伪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日本统帅部修改的大正时期《帝国军队的用兵纲领》中规定“以中国为敌时,其作战要领如下:初期目标是,占领华北要地和上海附近,保护帝国权益和日本侨民。”为此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
A.九一八事变 一·二八事变
B.华北事变 八一三事变
C.七七事变 一·二八事变
D.七七事变 八一三事变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我国史学界普遍认为武汉、广州失守之后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之前为战略防御阶段。下列战役发生于战略防御阶段的是 [ ]①太原会战②百团大战③徐州会战④枣宜会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中国现代史资料选编》中有这样一段材料:“很显然,日本帝国主义既要进行华北的分离运动,那么,它就必须在军事上造成以控制华北的首脑──平津的形势,才能遂行其政治阴谋;卢沟桥在地理上既占着很重要的地位,是以一旦日军占据卢沟桥,平汉交通为之堵塞,而将使北平进退失据,此举殆无异于切断华北之首脑──平津;这么一来,日本在华北即取得了政治和军事的两重控制。”下面对这段材料的理解和认识,不正确的是
A.卢沟桥事变拉开了日本侵华战争的序幕
B.卢沟桥事变不是偶然的,它是日本阴谋蚕食华北乃至中国的重要步骤
C.日本军队选择卢沟桥作为事变的地点是处心积虑的
D.卢沟桥的得失,关系到中日两国在华北地区的平衡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枪不如人,炮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人打仗呢?”
B.“……以此案诉之于国联行政院,以待公理之解决。……”
C.“如果日本能担保中国本部十八行省的完整,则……可让出东北。”
D.“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 “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这首童谣的出现是由于发生了
A.一二八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