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海外学者指出,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14年设立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体现了国家从根源上铲除日本军国主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这“两日”分别是
发布时间:2021-07-27
A.8月15日和12月12日
B.7月7日和9月18日
C.9月3日和12月13日
D.9月2日和12月12日
试卷相关题目
- 1《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
A.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B.中华民国建立
C.抗日战争爆发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下列属于中国直接参与签署的文件包括 ①《联合国家宣言》 ②《开罗宣言》 ③《布雷顿森林协定》 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蒋介石在1935年7月表示:“和平未至绝望时期,绝不放弃和平,牺牲未至最后关头,绝不轻言牺牲。”1937年7月又宣示:“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绝不求战。”导致蒋介石对日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失败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C.日本逐步扩大对华侵略战争
D.全民族抗战局面的推动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介石先生慧鉴:恩来诸同志回延安称述先生盛德,钦佩无余。先生领导全国民族进行空前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凡我国人无不崇仰。……毛泽东谨启。民国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材料反映出这封信的主要背景是
A.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B.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坚持抵抗
C.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
D.中共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1939年10月22日,《新华日报》发表社论“进一步在外交上,加强中美关系,依据自主外交原则,积极活动,总要做到使美国停止军火输给日寇……能够这样,我们在远东有苏美两国亲密的友谊。”对此理解不当的是
A.中共对美国援华抗战寄予极大期望
B.苏联在中国抗战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C.世界性反日统一战线亟待扩大范围
D.美国对中国抗战政策开始发生转变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有学者统计得出,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南昌会战等9次大规模战役,占国民党22次会战的41%,甚至有过一些攻势作战,……大的战斗有496次,占整个抗战时期的44%,共伤亡137.6万人,占整个抗战时期伤亡人数的43%。材料可以说明
A.在抗日相持阶段,国民党积极组织抗战
B.正面战场牵制了日军侵华的全部力量
C.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1939年6月,苏联副外交人民委员洛佐夫斯基曾指出,“眼下中国正在解决世界性的难题:日本是否将成为太平洋和太平洋沿岸的主宰者。人类好几十年的命运将取决于中国和日本斗争的结局。”对洛佐夫斯基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应该是 ( )
A.强调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及作用
B.中国是法西斯与反法西斯势力较量的中心
C.日本将成为太平洋和太平洋沿岸的最终主宰者
D.人类几十年的命运最终掌握在中国手里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刘伯承曾指出“八路军是骨头,游击队是筋,老百姓是肉,三者结合才能组成拳头。”这形象地反映了
A.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
B.中共的全民族抗战路线
C.瓦窑堡会议的战略决策
D.重庆谈判后的策略调整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台湾2008年出版的《中华民国年鉴》中评价某事件,认为其使中国社会发生根本变迁,民众获得国家观念,强化了民族主义,也造成重大的人口移动。该事件是
A.辛亥苹命
B.国民革命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右图是近代故宫文物迁移路线图(部分),下列有关图中标注迁移路线历史背景的说法,正确的是
A.日本制造华北事变
B.八一三事变,日军进攻上海
C.日军占领南京
D.广州、武汉失守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