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历史 > 近代史—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311

1945年日本投降后,重庆一家报纸以“日本无条件投降”为谜面,要求打一个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当时谜底有两个:屈原(原子弹),苏(苏联)武。对此谜底认识正确的是

发布时间:2021-07-27

A.以上两个谜底正确,反映了日本投降的根本原因

B.第一个谜底正确,反映了日本投降的主要原因

C.以上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作用

D.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中国人民为抗战胜利所付出的代价和所起的作用

试卷相关题目

  • 1某学者认为:在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主观上希望实行抗日、反共两个第一”’而实际上“实行的还是抗日第一,反共第二”。该学者认为在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  

    A.坚持抗战

    B.消极抗日

    C.改变反共立场

    D.玩弄两面手法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抗战胜利后,重庆某报纸曾载一灯谜,谜面是:抗战胜利原因(打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下列几组谜底与谜面比较吻合的一组应该是

    A.岳飞屈原蒋干共工

    B.卫青苏武屈原蒋干

    C.共工蒋干苏武屈原

    D.蒋干苏武共工郑成功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等电影故事主要取材于(  )

    A.鸦片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甲午战争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1942年美国《时代》杂志把蒋介石作为封面人物,你认为其主要原因是 (     )

    A.蒋介石仍在顽固推行反共政策

    B.中国战场是对日作战的主战场

    C.这一时期蒋介石抗日态度比抗战初期更加积极

    D.抗战进入反攻阶段,美国推行扶蒋反共政策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梁漱溟先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说到“像今天我们常说的‘国家’‘社会’等等,原非传统观念中所有,而是海通以后新输入的观念。旧用‘国家’两字,并不代表今天这涵义,大致是指朝廷或皇室而说。自从感受国际侵略,又得新观念之输入,中国人颇觉悟国民与国家之关系及其责任。”材料表明(   )

    A.在传统观念中已形成了民族国家的概念

    B.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国民的基本责任

    C.维护国家利益是国民应尽的责任

    D.旧用“国家”并非是指朝廷或皇室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1938年国民政府电文称:“查第二期抗战开始以及我备战区本运动战、游击战相配合积小胜为大胜之最高原则,以攻为守指导作战,屡遏凶焰,挫被顽敌,士气振奋,精神日旺。台(儿)庄胜利足为表征。”该电文表明

    A.正面战场给日军以重大打击

    B.国民党军队的战略战术发生重大变化

    C.八路军积极配合正面战场作战

    D.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首次大捷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中国为酷爱和平之民族,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实际之惩创后,终能反省……不料残暴成性之日本,执迷不悟,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兹特正式对日宣战”。这一告示发表的历史背景

    A.八一三事变爆发

    B.全面抗战开始

    C.太平洋战争爆发

    D.国共合作宣言公布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下图是著名漫画家沈同衡创作于1938年的漫画《‘武运’岂能长久》,图中描绘的是日本家庭一老一少爷孙二人。老爷爷愁眉苦脸地说:“这回征兵咱家又得去一个……”墙上挂着老爷子的儿子、大孙子的遗像和写有“武运长久”的日本国旗。透过这幅漫画可以看出 ①日本侵略者企图以武力征服中国              ②漫画作者对抗战胜利充满信心 ③侵略战争给日本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④侵略使日本在战争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中说:“一致认为应迅速结束训政,实施宪政,并先采必要之步骤,由国民政府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邀集各党派代表及社会贤达,协商国是,讨论和平建国方案,及召开国民大会各项问题。”这表明

    A.国共两党坚守和平建国方针

    B.政治民主化是和平建国的必由途径

    C.国民政府成功主持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

    D.该协定被蒋介石集团在军事部署完成后破坏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东史郎日记》(日):“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七千人的生命(俘虏)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是道听途说,不符合事实

    B.可供研究南京大屠杀的情况使用

    C.真实反映了淞沪会战的惨死场景

    D.说明中国开始进入抗日战争时期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