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历史 > 近代史—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301

揭开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序幕的是(    )

发布时间:2021-07-27

A.《八一宣言》的发表

B.一二·九运动爆发

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D.国共合作宣言的公布

试卷相关题目

  • 1以下是战役能反映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对日军进攻了积极抵抗的有 ①辽沈战役 ②淞沪会战 ③太原会战 ④徐州会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抗战时期《军政杂志》载:“睛天霹雳太行头,万里阴霾一鼓收。英帅朱彭筹此役,竟扶危局定神州。”文中的“此役”是指  (     )

    A.平型关战役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淞沪会战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1940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第一次正式播音。当天可能播出的新闻是                      (  )

    A.百团大战最新战况

    B.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宣战

    C.中共七大召开

    D.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蒋介石在1937年南京失守后发表告国民书,声称:“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城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这说明(   )

    A.国民党决定与共产党合作

    B.国民党决定开辟敌后战场

    C.国民党号召全国民众奋起抗日

    D.国民党统治中心开始转向农村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中有这样一个片段:“日军宣布投降后,顺溜背负血海深仇,追杀坂田”,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期间日军在中国的累累罪行不包括 (    )

    A.潘家峪惨案

    B.南京大屠杀

    C.旅顺大屠杀

    D.“731部队”细菌战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下表为1942~1944年陕甘宁边区庆阳县参议员统计表,它表明当地

    A.停止划分阶级成分

    B.实现了人人参政

    C.扩大中农贫农权益

    D.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1940年8月,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百团大战。9月7日蒋介石下令,“以十八集团军百团大战为法则加强游击战的训令”,要求“各战区应以十八集团军此次在正太、同蒲、平汉各路之游击破坏动作为法则,拟定本年九月起至十二月止之持久计划,加强敌后游击 战,专以铁路、公路、水路各交通线与兵站、仓库、飞机场、汽车、汽船等实施有计划、有组织之长期破坏。”材料反映的是

    A.百团大战振奋了民心

    B.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开展游击战

    C.国民党配合了百团大战

    D.百团大战暴露了八路军的实力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抗战时期,八路军领导下的地方抗日武装,有根据地的县大队、区小队、村民兵小组等,在当时被称为“土八路”。这突出体现了毛泽东思想中的

    A.人民战争路线的思想

    B.武装斗争的思想

    C.土地革命的思想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下图是《我的团长我的团》剧照。剧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为鼓舞溃兵伤兵的士气,军方播报了关于不久前一个战役的一段报道:“……我军之三十三师团使用迂回穿插之战术,以两个联队之军以寡击众,披肝沥胆,做浴血之战,解救同盟之英吉利军七千余众,夺回中外记者教士五百余众……”。上述材料说明了(   )

    A.中国远征军解放了缅甸全境

    B.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相互配合

    C.日军在缅甸遭到毁灭性打击

    D.在缅英军都依靠中国远征军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日本前首相菅直人在8月15日战败纪念日重申“永不再战”誓言,就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给亚洲邻国带来的重大损害和痛苦表示“深刻反省”;日本众议员在《终战决议》中表示 “在二战结束50周年的时刻,我们愿向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的受难者,表示哀悼。我们回顾世界现代史上殖民统治和侵略的种种行为,我们承认过去进行这类行为和给其他国家公民特别是亚洲人民所造成的痛苦的事实,深表遗憾”。对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菅直人对侵略战争性质认识深刻,体现出认罪的诚意

    B.《终战决议》没有体现出认罪的诚意

    C.《终战决议》回避了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性质     

    D.日本是在以侵略者的历史观和战争观为被歪曲的历史辩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