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历史 > 近代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241

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先生评价历史事物的方法是

发布时间:2021-07-24

A.阶级斗争分析法

B.“三个有利于”标准

C.把历史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

D.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

试卷相关题目

  • 1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用在“中体”中偷用西学的“移花接木”方法,给皇帝讲“必当变法”的道理。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

    A.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政治学说

    B.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外衣

    C.将西方的政治理论和实践中国化

    D.用儒家的经典解释西方的政治学说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下列关于早期维新派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A.从洋务派中分离出来

    B.他们的完整理论推动维新变法运动出现

    C.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D.他们提出一些改革主张但没有付诸行动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下图是中国第一批赴美留幼童,据此判断,这件事发生的历史时期是

    A.洋务运动期间

    B.辛亥革命期间

    C.国民革命时期

    D.清朝新政期间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下列言论与“中体西用”思想相符的是 ①“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 ②“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 ③“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也。” ④“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⑤“天不变,道亦不变。”

    A.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⑤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从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康有为“托孔改制”,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一些激进派提出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这主要是因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加深

    B.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涌入中国

    C.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D.知识分子思想逐渐激进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柏杨先生在《中国人史纲》中说:“(清政府如同)被击败的末期癌症的老拳师,在观察对手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下列人物思想符合此观点的是

    A.李鸿章

    B.郑观应

    C.康有为

    D.孙中山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政府一面让出洋幼童学习西方语言、文化、科技等知识,一面要求幼童学习汉语和四书五经、圜朝例律、圣谕广训,向他们灌输三纲五常等中国传统道德观念。这表明政府主张

    A.西学中源

    B.中体西用

    C.君民共主

    D.道德救国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提出:“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规,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文中的“他们”是

    A.洋务派

    B.顽固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在西学东渐过程中出现的下列思潮,在中国产生较大影响的先后顺序是①民主与科学②“中体西用”③君主立宪④马克思主义

    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③①④

    D.④③①②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下列说法属于维新思想的是 [     ]

    A.“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末”

    B.“天不变,道亦不变”

    C.“国者,斯民之公产也;至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

    D.“立国之道,尚礼仪而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而不在技艺”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