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洋务派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下列对这一主张的分析有误的是
A.“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西学”指西方文化
B.“中学为体”指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国家的根本体制
C.“西学为用”指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
D.这一主张的根本目的是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
试卷相关题目
- 1“同文馆于同治元年(1862)成立。馆学最初只有英文、法文。……同文馆是成立了,但招不到学生,因为风气未开,无人肯入,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出现这种处境的社会背景是
A.同文馆不适合中国社会需要
B.洋务派办新学与传统的教育制度相抵触
C.中国长期闭关自守不易接受新事物
D.封建传统势力和思想观念的阻扰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西学主要是指
A.西方军事技术
B.近代科学技术
C.近代政治制度
D.近代思想文化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部的“体用之争”的焦点是
A.要不要维护封建的政治制度
B.要不要维护封建伦理纲常
C.要不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
D.要不要抵抗列强的侵略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一位传教士将他描述为“一个彻头彻尾的中国人”。对他来说,虽然他创办了许多的现代化事业,但他从不提倡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和道德教化。这位传教士所描述的“他”应该是
A.林则徐
B.康有为
C.张之洞
D.郑观应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洋布、洋米面外,洋铁最为大宗。在我多出一分之货,即少漏一分之财,积之日久,强弱之势易矣。”上述材料的基本主张是
A.“抵制一切外洋事物”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求富、自强”
D.“实业救国”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晚清一位大臣经历了对外战争的惨痛经验,因而主张购买洋炮、洋船,他认为“以通夷之银,量为防夷之用,从此制炮必求极利,造船必求极坚。”可是皇帝却斥责他“一片胡说”。请问:这位大臣经历的是那一次战争?
A.鸦片战争
B.英法联军侵华战争
C.中法战争
D.甲午战争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维新思想的基本特点是
A.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
B.猛烈批判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C.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转向宣传民主共和
D.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如图为我国某城市中的康有为塑像,头戴举人帽,身穿黄袍马褂。下列说法比较可信的是
A.康有为是个因循守旧、保守传统的举人
B.康有为坚持儒家传统和君主制,其立宪思想有进步性
C.康有为虽为大儒,但彻底摆脱了封建思想,投身维新运动
D.康有为提醒国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应完全保留,不得改变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16、17世纪,中国社会曾出现了“西学东渐”之风,近代时“西学东渐”不断深入,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中的反君主专制主张是西学东渐的最早表现
B.西学东渐过程中,曾经出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主张
C.近代西学东渐的逐步深入其根本原因是由于近代经济的产生与发展
D.西学东渐有利于中西方的思想文化交流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进一步冲破了传统“华夷之辨”的保守观点。下列材料可以体现“中体西用”这一进步思想的是
A.公理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B.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
C.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D.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