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历史 > 近代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201

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1902年)他发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根据材料指出梁启超表达出的“民族情绪”的影响有                               ①推动维新思想的形成     ②唤起民众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③促成戊戌变法的开展     ④激励有识人士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发布时间:2021-07-24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试卷相关题目

  • 1梁启超曾在一封家书中提到,“时局变迁极可忧,北(洋)军阀末日已到,不成问题了。北京政府命运谁也不敢作半年的保险,但一党专制的局面谁也不能往光明上看。尤其可怕者是利用工人鼓动工潮……结果闹到中产阶级不能自存,而正当的工人也全部失业。”这主要表明梁启超

    A.对即将到来的社会变革表示疑惧

    B.认为国共合作未必能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

    C.支持推翻北洋军阀政府

    D.反对孙中山通过暴力革命改造中国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在近代中国,维新派和革命派都为国家的政治民主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以下关于两个派别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针锋相对,势不两立

    B.齐心协力,相得益彰

    C.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D.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下面是关于洋务派的评价,不属于维新派对其评价的观点是:

    A.……实不知国务之人也。……以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铁路耳机器耳。

    B.“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

    C.夫四民之中,农居大半,男耕女织,各职其业,治安之本,不外乎此……机器渐行,则失业者众,胥天下为游民,其害不能言矣。

    D.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重大事件。下列关于两者共同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A.都是近代中国的早期思想解放运动

    B.都提倡民权和西学

    C.都始于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

    D.都抨击封建思想文化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是因为他们

    A.不敢触动封建制度

    B.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

    C.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实行立宪制度

    D.对封建势力作了妥协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近代某学者指出:“天行者倡其化物之机,设为己然之境,物各争存,宜者自立。且由是而立者强,强者昌;不立者弱,弱乃灭亡。”下列属于该学者思想的是

    A.“欲自强,必先致富”

    B.“中体西用”

    C.“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D.“科学与人权并重”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清政府驻英法公使郭嵩焘在英国写信给李鸿章说:“……我们必须风俗敦厚,人民家给户足,作为基石,然后才可以谈到富强。……船坚炮利是最末微的小事,政治制度才是立国的根本。”由此可见,郭松焘的言论更接近于

    A.鸦片战争时期的抵抗派

    B.洋务运动中的洋务派

    C.改良运动中的维新派

    D.民主革命时代的革命派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图为19世纪法国《小巴黎人》杂志的一幅漫画,该漫画反映的历史状况促使中国

    A.开启了学习西方先河

    B.近代化在艰难中起步

    C.维新思想应运而生

    D.戊戌变法运动开始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甲午战争后,维新运动迅速兴起,针对洋务派提出的“中体西用”的方针,维新派指出,“体”与“用”是不可分的。中学有中学的“体”与“用”,西学有西学的“体”与“用”,把中学之“体”与西学之“用”凑在一起,就如同让“牛体”产生“马用”一样荒谬。维新派与洋务派分歧的实质是

    A.要不要社会革命

    B.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C.要不要在中国兴办近代企业

    D.要不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开设议院,变法图存

    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