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历史 > 近代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201

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这一观点可用于对下列哪一思想的评价

发布时间:2021-07-24

A.中体西用思想

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

C.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

D.洪秀全的绝对平均主义

试卷相关题目

  • 1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议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图为我国某城市中的康有为塑像,头戴举人帽,身穿黄袍马褂。下列说法比较可信的是

    A.康有为是个因循守旧、保守传统的举人

    B.康有为坚持儒家传统和君主制,其立宪思想有进步性

    C.康有为虽为大儒,但彻底摆脱了封建思想,投身维新运动

    D.康有为提醒国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应完全保留,不得改变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康有为曾认为:“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使,开矿务,可谓之变事,不可谓之变政。”上述材料反映了

    A.中西方差距在于武器和工业

    B.中国还需要政治制度的变革

    C.中国急需破除革命思想传播的障碍

    D.中国已找到挽救民族危亡的正确途径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康有为维新思想最突出的特色是(   )

    A.理论联系实践

    B.提倡君主立宪

    C.理论体系完备

    D.西学同儒学结合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日落紫禁城》:“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这里的“几个读书人”中应该包括

    A.谭嗣同

    B.林则徐

    C.李鸿章

    D.陈独秀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梁启超说:“盖当购此图(世界地图)时,曾在京师费一二月之久,遍求而不得。后辗转托人,始从上海购来。图(世界地图)至之后,会中人视同拱璧,日出求人来观。偶得一个来观,即欣喜无量。”这反映了

    A.维新派看到“开民智”的重要性

    B.西学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C.维新变法重视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D.国人清醒认识到世界潮流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1898年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五书》中说:“若诏旨—下,天下雷动,士气奋跃,海内耸望……如是则庶政尽举,民心知戴。”从材料中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变法缺乏理论基础

    B.变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变法鼓舞了清军士气

    D.维新派没有认识到变法的复杂性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

    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

    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

    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

    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上有所措置,不能喻之民,下有所苦患,不能告之君,则有喉舌而无喉舌。”而“去塞求通”的好办法是办报刊,基于这一认识,知识分子创办的是(   )

    A.《时务报》

    B.《民报》

    C.《新青年》

    D.《新华日报》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下列关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头20年先进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分析和评论,不正确的是(      )

    A.相继经历了由“走英日道路”到“走美法道路”再到“以俄为师”的过程

    B.先后实践或主张了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和社会主义思想等政治方案

    C.先进的中国人已经探索出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D.反映出先进的中国人在寻求救国救民道路时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