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历史 > 古代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321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唐朝禅宗大师慧能(如图)的佛偈,其修炼的意境与下列哪种哲学吻合  

发布时间:2021-07-22

A.孔孟之学

B.老庄哲学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

试卷相关题目

  • 1下列对“心性论”和“心学”共同之处的认识,正确的是①都属于理学范畴②都是关于宇宙构成的学说 ③都是唯心主义观点④都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结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有人说:“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禁本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你可以找到古代东西方社会这一做法的论据是

    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因信称义”,“致良知”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以下分别是北宋“理学五子”籍贯分布图和明朝儒学家籍贯分布图。宋明时期儒学家籍贯分布发生显著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西学东渐的影响

    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C.经济重心的转移

    D.文化政治中心东迁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斯塔夫里阿诺斯评价朱熹的思想时说:“理学(新儒学)……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虽然这一理由从根本上有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明的延续,但其代价却是形成了压制外界所有的独创性和新观念,显得荒谬可笑的循规守旧。”斯塔夫里阿诺斯的意思是

    A.理学阻止了中国独特文明的延续

    B.理学阻碍了儒家思想的发展

    C.理学成为僵化社会的理论基础

    D.理学缺乏创新性的新观念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真知与常知异。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真知须如田夫乃是,故人知不善而犹为不善,是亦未尝真知,若真知,决不为矣。”这段话体现出的思想是

    A.格物致知

    B.心即理也

    C.发明本心

    D.致良知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宋史》中出现了一些人名,如焦守节(卷261)、李克让(卷270)、陈从信(卷277)、赵安仁(卷287)、钱端礼(卷 385)、张忠恕(卷409)等。从中可以推测当时人的取名深受哪种思潮的影响

    A.佛教思想

    B.道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程朱理学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朱熹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共同点有 ①认为伦理道德是“天理” ②倡导用道德标准支配人的行为 ③都是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④都坚持“性善论”和儒学“仁”的思想

    A.①②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下列观点属于朱熹的是

    A.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B.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C.宇宙便是吾心

    D.先有理而后有气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认为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是

    A.良知   

    B.仁

    C.正君心   

    D.灵明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