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相关题目
- 1历史上时常会出现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相背离的现象。下列与此相符的是 ①北宋初年的政治改革 ②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③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新航路的开辟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②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相”,一般指中国古代王朝的丞相或职务相当的高级官员,他们是帝王的政治助手。在执政过程中,帝相之间难免发生矛盾,希望有所作为的帝王为加强皇权,限制相权的措施有( ) ①汉设内朝牵制外朝 ②唐代中央设三省六部 ③宋增设“参知政事” ④元设行省制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明人焦竑在《犬牙相制》中认为:“国朝以颍州属凤阳,颖州卫属河南;以汉中府隶陕西,瞿塘等卫隶湖广;山西磁洲千户所,在河南界中;直隶宁山卫蒲州守御所,在山茜境内;湖广五开卫、贵州黎平府,同治一城;湖广镇远卫、贵州镇远府,同洽一城。似此者不可胜举,亦犬牙相制之意”这说明明朝时期 ( )
A.地方的军权、行政权都很大
B.行省的设置与现在相同
C.地方各行省互相牵制,集权于中央
D.完全照搬元朝的行省制度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自秦以后,随着皇权的不断加强,古代中枢权力机构也不断发生变化,其中为分割宰相兵权而设立的机构是 ( )
A.枢密院
B.中书省
C.三司
D.内阁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文献通考》记载:“中书取旨,门下复奏,尚书施行.”这段材料说明的办事程序应该是
A.中书省草拟政令→尚书省审批→门下省执行
B.尚书省草拟政令→门下省审批→中书省执行
C.门下省草拟政令→中书省审批→尚书省执行
D.中书省草拟政令→门下省审批→尚书省执行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汉 朝早期,统治者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 中央专制间走一条中间路线。”材料中的“中间路线”是指
A.郡国并行制度
B.中朝制度
C.刺史制度
D.察举制度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汉初分封诸侯的根本目的在于
A.形成“天下一家”的政治格局
B.防止郡县长官专权
C.准备在必要时“清君侧”
D.巩固西汉政权的统治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宰相之用舍听之天子,谏官之予夺听之宰相,天子之得失则举而听之谏官;环相为治,而言乃为功。谏官者,以绳纠天子,而非以绳纠宰相者也……”该材料表明
A.皇帝和谏官矛盾尖锐
B.皇帝与宰相的矛盾尖锐,由谏官来调节
C.监察制度适用于监督宰相
D.谏官的职责是对皇帝的言行和决策进行监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 按唐制,中男(男丁l6岁以上至21岁为中男)不服兵役,成男(男丁22岁以上为成男)才服兵役。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建议,得到太宗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可知,当时魏征供职于
A.尚书省
B.中书省
C.兵部
D.门下省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