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记载:“(明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现)。燮理(治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宰相),迥乎异矣。”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殿阁大学士实际上并未设置
B.殿阁大学士仅供顾问而无实权
C.内阁地位等同于六部
D.殿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
试卷相关题目
- 1《明史》记载“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及吏部左侍郎张四维入,恂恂若属吏,不敢以僚自处……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内阁首辅张居正的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折射出
A.内阁职权大小取决于皇帝的旨意
B.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
C.皇权与宦官的矛盾激化
D.六部已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明史》记载“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及吏部左侍郎张四维人,恂恂若属吏,不敢以僚自处。……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内阁首辅张居正的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折射出
A.内阁职权大小取决于皇帝的旨意
B.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
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一度激化
D.六部正式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中国古代某地发生洪灾,内阁大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情境最有可能出现于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他指的应该是
A.汉代的尚书令
B.清代的议政王大臣
C.明代的内阁首辅
D.唐代的门下省长官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明成祖即位后,选拔一批亲信的大臣“并直文渊阁,预机务”(《明史》卷147《谢缙传》),阁臣的设置从此成为常制,内阁制度由此基本形成。明成祖这一做法主要目的是
A.减轻皇帝政务繁忙的负担和压力
B.抽调精干人才组成皇帝的“智囊团”
C.克服宦官专权所造成的政治弊端
D.加强皇权,为皇帝提供决策咨询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
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B.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
C.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
D.废丞相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他指的制度应该是下列何者
A.汉代的内外朝制
B.唐代的三省制
C.明代的内阁制
D.清代的议政王大臣会议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下列能够反映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是
A.“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
B.“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C.“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D.“是时南书房最为亲切地,如唐翰林院学士内制”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据此,可以作出合理的史论推断的是
A.明以前政府权力完全被丞相掌控
B.明以前实行皇帝与丞相分权制度
C.中国古代有把宰相制度看成是“贤人政治”体现的传统政治观念
D.宰相制度的废除是明朝中后期政治黑暗的根源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明清实行八股取士的主要后果是( )
A.统治者大兴文字狱
B.儒家思想统治得到强化
C.官僚机构更加臃肿
D.提高了官僚从政能力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