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才俊光宗耀祖,天子门生惠及乡邻”。这副对联提到的“少年”
A.门第显赫而在“乡举里选”中脱颖而出
B.可能通过三级考试而状元及第
C.因少年成名而备受中正官青睐
D.最早可能生活在唐代贞观年间
试卷相关题目
- 1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
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
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
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
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上述材料不能说明
A.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B.重视伦理道德的教化作用
C.儒家经典成为学校教科书
D.皇族考取功名后承袭恩荫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语出宋真宗赵恒)这首诗不能说明
A.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B.重视伦理道德的教化作用
C.儒家经典成为学校教科书
D.皇族考取功名后承袭恩荫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
B.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C.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D.科举制度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盛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顺序正确的是
A.军功——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
B.考试成绩——军功——品行——门第声望
C.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军功
D.军功——品行——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春联是日常生活中对书画艺术的实用。“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朱元璋始令春联用朱砂纸作底,用黑墨写字,并取名为“万年红”(“红”与“朱”义同)。朱元璋此举主要用意在于 ( )
A.强调“朱”姓的尊贵显赫
B.祁盼“朱”姓政权的长治久安
C.营造红红火火的新年气氛
D.改革节日的风俗习惯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有一天问大臣:“天下谁人最快活?”。有的人回答:“金榜题名”有的人回答:“功成名就者” 明太祖听了都不以为然,当听到一位叫万钢的大臣说:“畏法度者快活”时,却极为赞赏地点点头,随后对其委以重任。明太祖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的原因是
A.其他大臣的回答自相矛盾
B.万钢的回答强调了对专制统治的服从
C.万钢的回答揭示了快乐的源泉
D.其他大臣的回答缺乏新意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有位学者指出:“中国政治传统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各朝代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汉武帝设立中朝
B.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C.宋朝设枢密使和三司使
D.明代废行省、设三司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自秦汉以来就采取了集权于上而分权于下的方式,以内侍、贵戚监督和逐渐代替重臣,以近臣演变为重臣,以辅佐皇帝办事的部门发展为正式的国家机关,取消或削减原来国家机关的实权并逐渐架空之。以下机构的设置体现这种趋势的是
A.中朝内阁军机处
B.御史府内阁军机处
C.中朝御史府军机处
D.尚书台都察院内阁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那个庞然大物”是指
A.内阁制度
B.宰相制度
C.宦官集团
D.胡惟庸集团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