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古地图名为《天下九边分野,人迹路程全图》,图中标注有“天下两京十三省府州县路程”字样。下列选项中,最有可能是该图绘制朝代的是
A.元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试卷相关题目
- 1“(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由此可见,隋朝官吏制度的特点( )
A.官吏任免权和考核权由中央掌握
B.官员选拔制度包括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
C.才学是选拔官员的唯一标准
D.中央官员是从地方官员中选拔的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阅读以上材料,找出历史性错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仅仅是围绕着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而进行的;汉初只实行分封制,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北宋由文臣做地方官,防止因武官拥兵自重,导致割据恶果;元朝通过宣政院,加强对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有效管辖。
A.一处
B.两处
C.三处
D.四处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据《文献通考》记载:“(宋)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下列与材料所反映的情况不符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防止武将专权
B.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
C.收回地方兵权以“强干弱枝”
D.提高军队战斗力实现富国强兵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元朝开始实行行省制。行省辖区不仅地域辽阔,且省界犬牙交错,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合湖南、湖北为一,而洞庭之险失;合浙东、浙西为一,而钱塘之险失;……又合内江、外江为一,而蜀之险失。”从其布局特点可以判断元统治者的用意主要在于
A.扩大地方行政管理范围及权限
B.促进各地区间的经济平衡发展
C.防范地方割据以巩固中央集权
D.南北纵向分区有利于民族融合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2010年第一期《中华文摘》载文指出,20世纪90年代“省管县”改革就在浙江开始试点,到现在已经在全国近20个省进行试点。回顾历史,阅读下表: 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 秦朝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两汉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隋朝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唐末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上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A.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
B.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
C.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D.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为解决“相权”对“皇权”的威胁,中国历代统治者采取了许多措施。下面是一组关于汉代以后,历朝限制丞相权力的说法。根据你的理解,存在明显错误的是( )
A.为了改变丞相位尊权重的传统,汉武帝频繁任免丞相
B.汉武帝破格选用身份低微的士人,形成“中朝”
C.唐朝推行“三省六部制”,以此分割和限制相权
D.明代废除丞相,为减轻帝王工作压力,又设参知政事辅政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苏东坡在《论养士》中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进行了总结:“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圈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以下各项是对苏东坡这一总结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夏商周时期只有贵族才有受教育及从政的资格
B.“以客出仕”成为战国时风行的做官之途径
C.汉代中央官员的选拔主要来自地方郡县长官
D.古代选官制度大致可分为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等阶段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反映的应是哪一制度
A.唐代的三省六部制
B.宋代丞相下设参知政事、枢密使等
C.明代的内阁制
D.清代的军机处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下列违背元朝对行省职权规定的是
A.发生灾荒要呈报中书省
B.军政要务需呈报枢密院
C.行省官员定期觐见皇帝
D.自行合理调整农业税收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唐玄宗后期,藩镇权限增大,这表明
A.唐玄宗重视边境防御
B.节度使的野心不断增大
C.藩镇割据局面已经形成
D.朝政衰败,中央集权削弱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