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历史 > 古代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921

“舞弊在18世纪初期极其猖狂,这导致1711年在扬州考试落榜的学生对一个被盐商贿赂的考官进行抗议。商人和没有实际学问的地主子弟日益涌入官僚体系,带来了严重的后果。”这种现象说明

发布时间:2021-07-20

A.科举制度存在自身弊端

B.人才来源缩小,政治腐败

C.商人与官僚开始相互勾结

D.以天下为己任的经典教育不复存在

试卷相关题目

  • 1东海县博物馆于1993年从尹湾六号汉墓发掘出土《集簿》载:(公元前13年)前后的东海郡“县、邑、侯国卅八: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其中所载“县、邑、侯国卅八”,和《汉书·地理志》东海郡条完全吻合,它虽然只有短短的650余字,却包括了数十个项目的综合统计,此段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有

    A.《集簿》是我国迄今首次发现的郡国向朝廷呈报的上计簿

    B.《集簿》对于进一步研究东汉地方行政制度方面有重大的学术价值

    C.当时仍然实行郡国并行制

    D.侯国与郡是平行的地方行政单位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图为胡文光刺史坊,位于世界文化遗产地安徽省黄山市黟县西递村口,该牌坊正楼匾的上方雕的是“恩荣”二字,下方雕的是“荆蕃首相”四字,其背面则是“胶州刺史”四字。明万历六年(1578年),为纪念西递村人胡文光由皇帝批准在此修建。胡文光,明代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中举,曾担任万载县令、胶州刺史、荆州王府长史等职。对胡文光及该牌坊理解正确的是

    A.明代后期黟县所属徽州府隶属安徽行省管辖

    B.胡文光因为科举出身获得地方官员任职资格

    C.“荆蕃首相”表明胡文光曾任明代内阁首辅

    D.该牌坊建筑艺术体现中国古代宗法血缘文化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唐太宗在未登基前,曾做过尚书令,及太宗即位,朝臣无敢再当尚书令之职,因此尚书省长官尚书令常虚悬其缺。”这反映出唐代(  )

    A.宰相有职无权

    B.皇权至高无上

    C.三省六部制不成熟

    D.尚书省地位下降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演变过程中,下列描述与“科举制”相关的是

    A.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B.龙生龙,凤生凤

    C.金榜高悬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

    D.立嫡以长不以贤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五代十国后建立的北宋王朝能够稳定下来的法宝就是对所有事情都要预先防范,委曲周全地进行制约。”下列能够体现这一“法宝”核心的是(  )

    A.在边疆设立军镇

    B.分化事权使各部门和官员之间相互牵制

    C.置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D.设通判监督地方长官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明代于慎行《读史漫录》中记载:“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盖武帝决事禁中,稀见卿相。”由此可见,“中朝”

    A.掌握军政大权,是独立的决策机构

    B.分享丞相行政权,处理政事

    C.有类于后世的六部,具体执行皇帝政令

    D.协助皇帝决策,削弱相权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清代学者储大文曰:“元代分省建置,惟务侈阔,尽废《禹贡》分州,唐宋分道之旧。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故元、明二季流贼之起也,来无所堵,去无所侦,破一县,一府震;破一府,一省震;破一省,各直省皆震。”在此他认为

    A.行省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元代行省制导致了国家分裂割据

    C.元代行省制克服了唐宋之弊 

    D.行省制不利于维持地方治安稳定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新唐书·柳冲传》称:“隋承其弊,不知其所以弊,乃反古道,罢乡举,离地著,尊执事之吏。于是乎,士无乡里,里无衣冠,人无廉耻,士族乱而庶人僭矣。”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士族制度的衰落

    B.九品中正制的废除

    C.科举制度的推行

    D.士庶等级差别消失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学者陈峰认为:“武将们在长期被轻视和防范的政治环境下,逐渐变成了循规蹈矩、怯懦无能、精神萎靡的群体。”这种历史现象在下列哪个朝代尤为明显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清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东汉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突出措施是(  )

    A.不给武将实权

    B.扩大尚书台的权力

    C.推行察举制

    D.完善中央监察制度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