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时期规定用鼎制度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这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结构的突出特点是
发布时间:2021-07-19
A.社会等级严格
B.血缘与政治结合
C.中央集权加强
D.青铜制造业发达
试卷相关题目
-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改革、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论述,正确的是
A.分封制既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也蕴含着以后分裂割据的因素
B.郡县制是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的标志,推动了中央集权制的形成
C.行省制是满洲族的重要政治创新,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隋唐时期地方行政区划始由郡县两级转变成州、郡、县三级制。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有学者指出,(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创制”的含义是( )
A.推行王位世袭制
B.实行宗法分封制
C.确立世卿世禄制
D.实施中央集权制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2014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的 “家风是什么” 节目反应强烈。传统中的 “忠孝传家”、“耕读传家”是家风的重要内容。下列关于“忠孝”、“耕读”观念形成原因的表述,错误的是
A.“忠”与世袭制紧密相关
B.“孝”与宗法制紧密相关
C.“耕”与农本思想紧密相关
D.“读”与科举制紧密相关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今西安乃古之长安,是华夏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西周在此兴文立武,制礼作乐,其典章制度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础。”西周奠定中华文明基础的“典章制度”应该是(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东周以前,“言姓者本于五帝,见于春秋者得二十有二”;而在《孟子》一书中百姓一词共出现十九次,其中只有一次是指贵族,其他十八次均指平民布衣。这一变化本质上反映了
A.贵族逐渐平民化
B.姓氏逐渐普及化
C.宗法制逐渐瓦解
D.社会逐渐平等化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西周时期,周王对贵族用品的规定非常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D.西周时期鼎是贵族的专用品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卢龙县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孤竹文化之乡”,孤竹国是商汤灭夏后所封的诸侯国。 西周时期,孤竹国归属周朝,与周天子的关系不包括( )
A.定期朝见周天子
B.按期向周天子缴纳贡赋
C.当地长官由周王任免,不得世袭
D.周天子承认孤竹国君在国内的世袭统治权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孟子》中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 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主要反映了 ( )
A.西周初年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
B.西周初年诸侯势力逐渐增强
C.诸侯有对周王朝觐述职的义务
D.西周末年周王势力日益衰微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2006年4月19日,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在福建漳州海马崎村举行了盛大的祭祖仪式。这种“认祖归宗”的情结源于古代的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禅让制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由于血缘关系的亲疏不同,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宗法等级序列应该是
A.周王——卿——诸侯——士
B.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C.周王——诸侯——士——大夫
D.周王——大夫——士——卿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