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语类》记载:“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又)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对上述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
发布时间:2021-07-19
A.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
B.门下省负责审议
C.三分相权,保证皇权独尊
D.尚书省负责执行
试卷相关题目
- 1下图是一张残缺的中国古代某时期的政治制度体系表。对这张体系表所反映的政治制度,理解不正确的是
A.各部门职责分工明确、相互协作和分权制衡
B.相权被分化,君主
C.符合近代的“分权制衡”理论
D.门下省官员和御史都有一定的监督权力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行专制统治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唐朝在门下省设置的供三省宰相共同议定军国大政的场所叫
A.中朝
B.内阁
C.军机处
D.政事堂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之所以说三省体制能保证君权的独尊,主要是因为 ①三省合作 ②三省长官都是宰相③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④三省分工明确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汉朝建立和发展了一整套选举人才的选官制度,这套制度包括的内容有( )①察举 ②皇帝征召 ③按军功授爵 ④奖励耕织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A.西汉中朝制度
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
C.宋代二府三司制度
D.明朝内阁制度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唐朝主管财政的宰相皇甫镈奏请减少内外官俸,诏书下达后被给事中崔祐驳回,皇帝最终采纳了崔祐的意见。崔祐所属的部门应是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参知政事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唐代确立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号称宰相,共同承担政务,其主要目的是
A.提高行政效率
B.强化君主集权
C.分割宰相权力
D.利于集思广益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 (钱穆《国史新论》)文中“委员制”指当时的
A.三公九卿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密折”一词始用于康熙时,最初为一种特权,仅限于少数亲信官员等使用。康熙五十一年前后,地方和中央官员才普遍获得奏折权。雍正帝即位后,又给予道员、知府、同知、副将一级的官员密上奏折的权力。据统计,当时上密折的人数已达到1000人以上。这说明
A.中央的政治权力进一步加强
B.清朝中央政府决策的开放性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D.清朝加强对人民的控制镇压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