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在《答手诏条陈十事》中说:“国家乃专以辞赋取进士……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固当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材,庶可救其不逮。”材料表明范仲淹强调
发布时间:2021-07-19
A.科举制应以辞赋取进士
B.科举制考经邦济国之术
C.改革以发展经济为核心
D.科举制导致“天下乏才”
试卷相关题目
- 1今天西藏和台湾在元朝时分别由什么机构管辖 ①通政院 ②宣政院 ③澎湖巡检司 ④台湾省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形成三国时期分裂局面的历史根源是…………………… ( )
A.黄巾起义的影响
B.东汉后期政局的混乱
C.东汉以来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D.西汉王国问题的余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下图是一副古代北京地区的政区示意图。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于( )
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唐朝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北宋曾多次颁诏,要求各地设立居养院、安济坊、漏泽园等机构,宋徽宗认为“居养、安济、漏泽为仁政先”,“鳏寡孤独有院以居养,疾病者有坊以安济,死者有园以葬,王道之本也”。至南宋蔚然成风,并作为地方官员重要善政加以鼓励。宋代创办此类机构的目的是:
A.推行儒家的“仁政”思想
B.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C.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
D.建立社会保障、推动慈善事业发展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魏晋时期规定:“州、郡皆置中正,已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与察举制相比,这一制度
A.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选官的随意性
B.提高了儒生的地位
C.使社会各阶层流动制度化
D.打破了政治权威和物质财富等级的世袭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我国古代人才选拔的标准从注重门第出身向注重真才实学的转变是古代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实现这一转变的标志是
A.察举制度的实行
B.九品中正制的创立
C.科举制的创立
D.八股取士制度的创立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西汉中朝,唐朝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清朝的军机处等机构的设立,本质上反映了( )
A.宰相权力的不断削弱
B.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C.专制皇权的不断强化
D.文臣地位不断提高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确定先祖庙号并供奉于太庙,是皇家对祖先的最高敬意。刘邦之父未能获得庙号进入太庙,《旧唐书》对此分析说:“始封之君谓之太祖。太祖之庙,百世不迁。……汉以高皇帝(刘邦)为太祖,而太上皇不在合食之列,为其尊于太祖也。”根据材料,刘邦之父未获得庙号是因为( )
A.刘邦称帝时他已经死亡
B.刘邦与父亲关系不和睦
C.他没有参与西汉政权的建立
D.他是比太祖更加尊贵的太上皇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图是一副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结构示意图”。请根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宋太祖“选儒臣(文人)干事者百余,分治大籓(藩)”,这一措施主要是为了解决
A.宦官专权
B.武臣专权
C.相权过大
D.王国问题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