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我国东北部地区1、7月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1.下列关于图中等温线与甲、乙、丙、丁四地气温的叙述,正确的是2.关于图示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地形因素影响,1月-18℃等温线向北凸出
B.受纬度因素影响,7月22℃等温线向北凸出
C.甲地海拔高,1月气温高于丙地
D.丁地纬度高,7月气温低于丙地
E.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气温日、年较差小
G.山地垂直地带性显著,基带为温带草原带
H.平原面积较大,山脉多呈东北—西南走向
试卷相关题目
- 1下图为“某地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区域2.若图示地区植被大量破坏,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有 ①坡面汇流速度加快 ②地表水下渗增加 ③蒸腾、蒸发量加大 ④地下径流减少
A.在C地可以看到图中湖泊美景
B.B.D处地表水无法汇入图中湖泊
C.B地温度值范围为:3℃<T<4.8℃
D.A点海拔范围为:1000m<H<1300m
E.①②
G.②③
H.①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读某区域小比例尺等温线分布图,回答问题。 1.若a>b,阴影部分为陆地,则图中所示为2.若a<b,且阴影部分为海洋,则此时3.若a>b,且阴影部分为海洋,则
A.北半球7月等温线分布
B.南半球1月等温线分布
C.南半球7月等温线分布
D.北半球1月等温线分布
E.塔斯马尼亚岛正值隆冬季节
G.夏威夷高压势力强盛
H.赞比亚草原一片葱绿 I.我国东部的锋面雨带位于长江流域 G.我国从欧洲返回的远洋货轮途经印度洋时顺风顺水 我国塔里木河正值枯水期 黄土高原的农民正在收割高粱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下图为30°S附近沿海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层示意图,R河流正值汛期。读图回答下面问题。 1.Q地海拔可能为2.此季节,该地区3.关于R河的说法,正确的是4.关于图示地区,叙述正确的是
A.350米
B.500米
C.650米
D.800米
E.温和多雨
G.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H.盛行东南风 I.河流流向自西向东 G.此时地下水补给河水 北岸泥沙淤积较多 河流冰期较长 向斜成谷,背斜成山 图示地貌由内力作用形成 ②处比①处建地下隧道更合理 ①处比②处更可能找到石油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读某山区等高线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甲、乙两河的流量相当,向小镇引水线路最合理的是2.如果小镇通过上述线路引水,过度引用河水将导致
A.①
B.②
C.③
D.④
E.甲河流域水土流失加剧
G.乙河下游河段的自净能力下降
H.乙河上游河段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下面为我国东北地区年干燥度等值线图,年干燥度为年可能蒸发量与年降水量的比值。读图回答问题。 1.M点的值可能是2.导致图中①、②两地年干燥度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0.4
B.0.8
C.1.2
D.1.6
E.光照
G.降水
H.植被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读我国某山区公路规划线路设计图,回答问题。 1.图中公路沿线甲.乙.丙.丁四地中,海拔最高点出现在2.图中公路规划方案中能反映出山区公路建设中应遵循的原则是 ①尽可能连接居民点 ②在山谷中应尽量避开陡坡 ③在陡坡段增加“之”字形弯曲 ④尽可能避免跨越河流
A.甲
B.乙
C.丙
D.丁
E.①④
G.①②
H.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1.甲、乙、丙按气温由高到低的排序是2.该山地南坡属于3.该山地北坡植被生长状况优于南坡,可能是北坡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丙乙甲
D.丙甲乙
E.阳坡和迎风坡
G.阳坡和背风坡
H.阴坡和迎风坡 I.降水丰富 G.热量充足 蒸发量小,水分条件好 流水堆积,土层条件好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各题。 1.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图示区域最适宜发展的产业部门是2.图中所示的区域中,a~b路段容易遭受自然灾害,主要是由于沿线
A.水产品养殖
B.棉花种植
C.林产品加工
D.水力发电
E.山体坡度大
G.河水流速快
H.泥沙淤积严重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我国部分地区一月等温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1.8℃等温线大致呈东西走向,其影响因素主要是2.昆明和台北纬度位置相近,但温度差异较大,主要原因有 ①地势高低 ②距海远近 ③寒潮影响 ④洋流影响3.图中区域种植较多的经济作物有
A.海岸线
B.纬度
C.地形
D.大气环流
E.①②③
G.①②④
H.①③④ I.橡胶、棉花、毛竹 G.苹果、香蕉、茶叶 茶树、甜菜、油菜 甘蔗、茶叶、油菜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下图是亚洲东部2012年某日的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天气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此时,上海的天气状况为2.甲天气系统中心气压为998百帕,它对菲律宾造成的灾害最可能是
A.受台风影响,狂风暴雨
B.受冷锋影响,寒冷大风
C.受暖锋影响,阴雨连绵
D.受高压影响,晴朗干燥
E.干旱
G.寒潮
H.沙尘暴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