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论述某一制度时说:“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此由中央政府常派重臣镇压地方之上,实为一种变相之封建,而汉、唐州郡地方政府之地位,渺不再得,此制大体上为明、清所承袭,于地方政事之推进,有莫大损害。自此遂只有中央临制地方,而中央、地方共同推行国政之意义遂失。”下列对这段论述的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A.分封制不利于中央集权
B.郡县制失去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地方政府地位下降
C.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压制,致使地方缺乏自主性,不利于地方政事的推进
D.行省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试卷相关题目
- 1(秦朝)“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段材料涉及的政治制度有( ) ①分封制 ②郡县制 ③皇帝制 ④礼乐制度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描述秦朝的政治制度:“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反映了( )
A.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官制互相制约
C.秦律严苛细密
D.丞相大权独揽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的分封制;这种帝国结构尽管偶尔也有失误,却一直持续到l912年最后一个王朝被推翻时才告终。斯塔夫里阿诺斯笔下“帝国结构”的核心部分应该是
A.郡县制
B.法家思想
C.专制集权制度
D.秦律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史记·李斯列传》载:“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下列说法符合材料原意的是
A.秦王采纳了李斯提出的逐客建议
B.肯定秦朝废除分封制的作用
C.秦朝实行郡县与封国并存的制度
D.指出了秦朝灭的根源所在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这段《三字经》反映了( )
A.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
B.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
C.由分封走向统一的进程
D.君主专制强化的历程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李斯为秦始皇时期的丞相,而和坤则是清朝乾隆时期的军机大臣。下面有关二人权力的表述,正确的是
A.李斯为当时的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可以与御史大夫、诸卿朝议军政大事,报皇帝裁决;和坤经常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由皇帝裁决的军国大事,并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B.李斯所任的丞相之下有诸卿,分别掌管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而和坤所在的军机处下辖内阁、六部
C.李斯可以参与国家军机大事,但和坤根本不可能参与国家军机大事的讨论
D.无论是李斯还是和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都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皇帝对军国大事的裁决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A.宗法制和郡县制
B.分封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此大臣的主张( )
A.反对郡县制
B.主张郡县制
C.反对中央集权
D.主张中央集权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某学者说:“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政”主要是指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科举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中央集权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是地方政府服从中央政府的政策法令、地方官吏由中央政府任免的行政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西周分封制下的诸侯要服从周王的命令,所以分封制的实质就是中央集权制
B.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所以说中央集权制至迟出现于战国时期
C.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后建立中央集权制,从此中国历史进入黑暗时代
D.中央集权制是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不可能存在于商品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